多发伤救治的假设干进展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赵晓刚第一页,共九十四页。多发性创伤定义指同一致伤因子引起的两处或两处以上的解剖部位或脏器的损伤,且至少有一处损伤是危及生命的。多发性创伤占全部创伤的1%~1.8%第二页,共九十四页。多发性创伤病理生理特点:1.机体应激反响强烈;2.免疫功能紊乱〔SIRS〕3.高代谢状态第三页,共九十四页。多发性创伤临床特点:1.休克发生率高;2.容易继发感染;3.高代谢高分解;4.容易发生MODS第四页,共九十四页。损伤严重度分类的目的根据创伤的严重程度,按轻重缓急决定优先处理的顺序提高创伤病人的抢救成功率提高卫生资源的使用效率第五页,共九十四页。颜色标记卡分类绿色标记卡—轻伤员意识清楚,多处软组织损伤,无需特殊治疗黄色标记卡—重伤员需手术治疗,但可拖延一段时间红色标记卡—危重伤员因窒息、心搏呼吸骤停、大出血及休克等造成伤员有生命危险,需立即行紧急抢救性手术以控制大出血和改善通气者第六页,共九十四页。创伤指数TraumaIndex,TI依据大体解剖,根据肉眼观察体征记分常用于院前事故现场伤情分类第七页,共九十四页。TI的临床应用价值将危重伤员和一般伤员区分开来合理分流,判断预后9分以下为轻伤,只需普通急诊治疗;10~16分为中度伤,需住院治疗;17分以上为危重伤,要考虑多脏器损伤;17~20分的伤员死亡率较低;21分以上死亡率剧增。第八页,共九十四页。创伤评分TraumaScore,TS根据收缩压、呼吸次数、呼吸幅度、毛细血管充盈和GCS进行综合评定主要用于院前评分、现场分类特点:敏感性低而特异性高,造成明显的类选缺乏,遗漏严重创伤伤员第九页,共九十四页。RevisedTraumaScore,RTS增加敏感性,把更多的伤员视为重伤,送往创伤中心第十页,共九十四页。CRAMS法C:Circulation;循环R:Respiration;呼吸A:Abdomen;腹部〔包括胸部〕M:Motor;运动S:Speech;言语第十一页,共九十四页。CRAMS法是生理指标和外伤部位相结合的评分方法9~10分为轻伤,7~8分为重伤,≤6分为极重伤灵敏度高于TS法,是比较理想的一种院前评分方法缺点:对脑伤尚不能完善地反响出来第十二页,共九十四页。简明创伤定级法AbbreviatedInjuryScale,AIS目前国际上公认的一种医院内对每一处损伤进行评定其严重度的创伤评分法是其他各种评分法的根底AIS-90是最新版的AIS手册第十三页,共九十四页。简明创伤定级法,AIS将全身分为九个区域;每一处损伤按严重程度分为六级从1~6分别代表轻度、中度、较重、严重、危重、最危重、存活可能性极小;根据精简伤情表,可迅速查出AIS分值,也可算出ISS分值第十四页,共九十四页。AIS=6?ISS=75?AIS6分为最大损伤,自动确定ISS为75分1.头/颈部:碾压骨折,脑干碾压撕裂,断头,颈三节以上,颈髓下轧/裂伤或完全横断,有或无骨折;2.胸部:主动脉完全离断;胸部广泛碾压;3.腹部:躯干横断;4.体表:Ⅱ度或Ⅲ度烧伤或脱套伤;≥90%体表总面积第十五页,共九十四页。创伤严重度记分InjurySeverityScore,ISS在AIS的根底上,从解剖学观点评估创伤的部位、范围、类型及严重程度将全身分成六个区取三个损伤最严重的部位,将其AIS值的平方数相加第十六页,共九十四页。创伤严重度记分,ISSISS分值范围为1~75多数作者认为ISS≤15者为轻伤,≥16者为重伤,≥25者为危重伤国际成认,广泛采用,但就预测存活概率〔PS〕而言,并不完善,有待改进第十七页,共九十四页。TRISS与ASCOT法存活概率〔PS〕是创伤评分和预测伤情的研究方向;既能评估伤员生存可能性,也可作为衡量抢救水平、检查救治时医护质量的方法—评分方法设计的要求第十八页,共九十四页。TRISS法用一个数学模型将某个伤员的RTS、ISS、损伤类型权重值、年龄权重值进行计算,得出Ps值第十九页,共九十四页。TRISS法计算公式:Ps=1/(1+e-b)b=b0+b1(RTS)+b2(ISS)+b3(Age)Age≤54为0,≥55为1e=2.718282(自然对数之底)第二十页,共九十四页。TRISS法钝伤:b0=-1.2470b1=0.9544b2=-0.0768b3=-1.9052穿通伤:b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