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宁波大学法学院黄勇第一页,共六十六页。第一章导论第二页,共六十六页。第一节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第三页,共六十六页。一、组织行为学的产生和发展组织行为学的产生,是组织演变、管理理论发展的必然结果。第四页,共六十六页。第五页,共六十六页。(一)古典管理理论19世纪末20世纪初。泰勒。科学管理:劳动定额、记件工资、工作流程。法约尔。管理的基本要素: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14项管理原则。韦伯。科层制:组织是一个等级森严、层次分明、分工明确的金字塔形的结构。特点:人是机器。第六页,共六十六页。第七页,共六十六页。(二)组织行为学的产生组织行为学的的思想可以追溯到古代,但组织行为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却是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其标志是霍桑研究。行为科学理论创始人梅奥把社会学与心理学引入到管理中来,重视人的因素。第八页,共六十六页。第九页,共六十六页。霍桑实验——人际关系理论(1924-1933)霍桑实验的背景:霍桑:美国西方电气公司下属的位于芝加哥附近的工厂名.实验时间:1924-1932年实验起因:工作条件与效率的关系。第十页,共六十六页。霍桑实验的内容:照明实验继电器装配实验大规模访谈调查接线实验第十一页,共六十六页。霍桑实验的结论(梅奥的人群关系理论):人是社会人。工作环境与生产率之间并不存在很强的相关关系。提高工作效率的关键是提高工人的士气和积极性。企业有非正式组织。第十二页,共六十六页。霍桑实验的意义:霍桑研究者是最先步入工业领域的行为科学家。是组织行为学的先驱性研究。最重要的贡献是打破了科学管理的界限,对物理性工作环境不是影响工人生产率的最主要因素这一问题的认识,使研究者将他们的注意点从对个体的分析,转向对影响工作环境的系列相关因素的分析。第十三页,共六十六页。行为科学的诞生:1949年在美国芝加哥召开的由自然科学家和社会科学家参加的大会上,第一次提出行为科学的名称。1953年美国福特基金会召集各大学的科学家开会,正式确定了行为科学的名称。第十四页,共六十六页。第十五页,共六十六页。(三)组织行为学的发展人力资源学派。系统与权变管理学派。组织文化研究的兴起。第十六页,共六十六页。二、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一)广义行为科学的定义行为科学(behavioralsciences)是包括类似运用自然科学的实验和观察方法,研究在自然和社会环境中人(和低等动物)的行为的任何科学。已公认的学科有心理学、社会学、社会人类学和其他学科中类似的观点和方法。(美国《管理百科全书》1982年版)第十七页,共六十六页。警犬班长退役爱犬不忍别离绝食挽留主人第十八页,共六十六页。小豹仔与小狗兄弟争宠令狗妈妈左右为难第十九页,共六十六页。(二)狭义行为科学的定义(组织行为学的定义)行为科学是有关对工作环境中个人和群体的行为进行分析和解释的心理学和社会说。……它强调的是试图创造出一种最优的工作环境,以便每个人既能为实现公司目标,又能为实现个人目标有效地做出贡献。(1980年英文版的《国际管理辞典》)第二十页,共六十六页。第二十一页,共六十六页。(三)组织行为学研究对象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是系统研究组织环境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实现组织既定的目标。第二十二页,共六十六页。理解组织行为学的三层含义:1、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是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2、组织行为学的研究目的是试图创造出一种最优的工作环境,以便每个人既能为实现组织目标,又能为实现个人目标有效地做出贡献。3、组织行为学是一门多学科、多层次相互交叉和渗透的边缘性、综合性的管理科学。第二十三页,共六十六页。第二十四页,共六十六页。三、组织行为学的任务1.加强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工作效率;2.知人善任,合理地使用人才;3.改善人际关系,增强群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4.指导管理者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的素质,增强管理的效能5.提高领导水平,改善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关系;6.促进组织变革和组织发展。第二十五页,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