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说课稿金城江区九圩镇初级中学韦春燕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声音是人们交流信息的主要渠道,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物理现象,同时,它也是学生非常熟悉的。第一章声现象的特点是实践性很强,主要利用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他听到的,看到的实例来讲授声音的基本现象。因此,没有过多的物理理论和物理规律。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是本章的重点,也是解释各种声现象的基础。另外,由于这节课作为学生正式学习物理知识的第一节课所以,教材在编写的过程中把物理知识融入到生活中去,通过身边的例子把物理知识讲得通俗易懂,使学生对物理产生一种亲切感,因而激发出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还通过学生的科学探究实验来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及动手的实验能力,使学生从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较完整的物理思维。2、教材内容这节课的内容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和声速。3、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人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确定本课的三维目标如下:(1)知识与技能:①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②知道声音需要靠介质传播,以及固体、液体、气体都是能够传播声音的介质③知道声速与介质种类和介质温度有关(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观察和实验来探究声音产生的实质,以及探究声音是怎样传播的。②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初步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抽象能力,物理阅读能力,使学生掌握初步的研究问题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逐步养成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原理的科学态度。②通过学生分组探究实验,培养学生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4、教材的重点与难点重点:因为了解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原理是进一步学习本章其它内容的前提,这个前提的掌握与否是本章后续学习的关健,是实现本节教学目标的基础,所以我把本节课的重点定为:(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以及声音以声波的形式传播(3)声速与介质种类及介质温度有关难点:因为学生的年龄特点,如果仅依靠学生的日常生活感受,很难认识到“声1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而只有借助于实验及推理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另外“声音在介质中以声波的形式传播”对于学生来说非常抽象,容易对学生形成学习上的障碍;加上本校学生的基础较差,学习习惯又不好,学生对于上课老师所做的演示实验往往只觉得好玩而看一下,所以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对物理现象的观察、探究和分析能力都非常薄弱。综合以上原因,我把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定为:(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2)声音在介质中以声波的形式传播;(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创新能力以及主动与他人交流合作的精神。二、说教法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学生实际,我采取启发式教学方法。通过多媒体课件播放的音乐引发学生的注意,再对不同物体发声的视频进行观察,为学生创设问题情景,再通过教师置疑,启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大胆猜想,并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活动,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与他人进行交流与合作,同时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创造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阅读能力,再引导学生自已归纳总结出结论。三、说学法为了有效的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给学生正确的、科学的学习方法,所以本节课设的学法为:1、猜想法:让学生学会在问题面前敢于猜想,学会猜想,进而激发他们积极动手去实验,去观察和发现,去体验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2、归纳法:让学生学会从生活、自然现象和实验中,通过观察、归纳、总结出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方法,逐步学会独立钻研、独立思考、独立地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自学方法。3、另外,在学生的探究实验过程和形成物理抽象思维的过程中还运用了比较法、转化法、类比法和阅读法、数据分类法。四、说教学过程(一)教学时数:1课时(二)教学准备:课前组织学生在校园内通过向小河中丢入一小石块,然后观察小石块在水中激起的水波的传播方式,为声波的认识做好准备。教具:录音机、喇叭、悬挂乒乓球的铁架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