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百年的美丽》第二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能联系上下文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居里夫人为科学献身的精神。2、体会作者对居里夫人巨大贡献和人格精神的赞美,理解“跨越百年的美丽”的深刻内涵。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体会文章的语言魅力。【教学重点】能联系上下文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居里夫人为科学献身的精神。【教学难点】领悟“跨越百年的美丽”的内涵。【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教学过程】2一、导入新课,走近居里夫人。[出示课件]居里夫人的照片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这位朋友吗?她是谁?(生:居里夫人)谁来说说居里夫人给你留下的第一印象是什么样的?用一个词来形容。(生答:美丽、端庄、沉稳、年轻漂亮)师:有人说她美丽,有人说她端庄,每个人的印象都不尽相同。我们再一起回顾一下作者是怎样描写居里夫人美丽容貌的。[出示课件]玛丽·居里穿着一袭黑色长裙,白净端庄的脸庞显出坚定又略带淡泊的神情,那双微微内陷的大眼睛,让你觉得能看透一切看透未来。生齐读。(板书:容貌)二、品读课文,解读“美丽”。3师:这节课让我们继续来学习《跨越百年的美丽》,请同学们齐读课题。同学们,仅仅靠美丽的容貌能跨越百年吗?(生:不能)那么,课题中的美丽还表现在哪里呢?接下来,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3、4自然段,你能不能用一个词来概括。(课件)师:好的,同学们读完了课文,谁来说一说课题中的美丽还表现在哪里?(生:不屈的信念、孜孜追求、献身科学)(板书:献身科学)师:请同学们再默读课文第3自然段,看看哪件事情上体现了居里夫人献身科学的精神?(课件)师:读完了吗?都读完了吗?谁来说说吧。(生答,适机出示课件)[出示课件]他们在院子里支起了一口大锅,一锅一锅地进行冶炼,然后再送到化验室溶解、沉淀、分析。化验室只是一个废弃的破棚子,玛丽终日在烟熏火燎中搅拌着锅里的矿渣。她衣裙上,双手上,留下了酸碱的点点烧痕。师:你们都找到了吗?汪老师也把这段文字出示在大屏幕上。请同学们再去读一读这段文字,一字一句地去品读,把你的感受写在旁边。不动笔墨不读书。4学生交流感受。师:透过这段文字中你还仿佛看到了什么?师生交流。[课件出示](补充资料)实验仪器很少,屋顶漏雨,墙壁透风,条件实在太糟了。但是居里夫人毫不在乎,专心做她的实验。……为了得到镭,居里夫妇必须从沥青铀矿中分离出镭来。他们怎样才能得到足够的沥青铀矿呢?这种矿很稀少,矿中铀的含量极少,价格又很昂贵,他们根本买不起。后来,他们得到了奥地利政府赠送的一吨已提取过铀的沥青矿的残渣,开始了提取纯镭的实验。在一间简陋的窝棚里,居里夫人要把上千公斤的沥青矿残渣,一锅锅地煮沸,还要用棍子在锅里不停地搅拌;要搬动很大的蒸馏瓶,把滚烫的溶液倒进倒出。就这样,经过3年零9个月锲而不舍的工作,1902年,居里夫妇终于从矿渣中提炼出0.1克镭盐,接着又初步测定了镭的原子量。……5师:请同学们浏览一下这几段文字。同学们,你看看居里夫人他们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提炼出了镭,环境恶劣吗?工作艰辛吗?那就请大家把这种艰辛读出来吧!(生齐读)师:我想不仅仅是环境恶劣,实验复杂,而且生活在女性受歧视的社会里,外界的人可能会怎么说她,会怎么看待她?同学们想象一下。(指生回答)师:同学们真有想象力,即便是这样居里夫人也没有放弃提炼镭。过渡:同学们,他们从发现到最后提炼镭用了多长的时间?(生:三年又九个月)如果折算成天数就是1300多天,假设他们每天工作10个小时,那么经过多少个小时才提炼出0.1克镭?(生答:1万3千多个小时)时间长吗?容易吗?他们每天都在干什么啊,让我们通过朗读再体会一次吧。(齐读)[课件出示]经过3年又9个月,他们终于在成吨的矿渣中提炼出了0.1克镭。6师:请同学们听老师读,你听出了什么?(生答:不容易)你能把这种不容易读出来吗?师:成吨是多少?那0.1克镭又是多少?你们猜猜,你们看看笔尖上的那一小点,那一小点就是0.1克。这在写法上叫什么?(对比)那就大家把这种强烈的对比读出来吧。(生齐读)(板书:对比)师:谁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