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此不做教书匠——读《好老师是自己找的》有感——读《好老师是自己找的》有感对于一个常读书的人来说,打开一本新书,不需读太多就可以感受到书的份量。好老师是自己找的。这个题目有些悬念,是它带领我走进了文字深处。书中的很多语言都富有诗意,我愉悦地读着,搜寻并摘录着那些带有阳光气息的文句。全书用很多故事来连缀,从那一个个生动美丽的故事里,我感悟到了很多。一、不要把爱平均,把更多的爱留给那些不可爱的孩子。《唐老师手上的大花手环》,讲的是一个老师从学生送她的礼物中挑选了一件很难看大花手环戴在手上,老师的这一举动让那个性格古怪的孩子从此发生了改变,他感受到了来自老师的母爱般的温暖,从此热爱学习,积极生活,最终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记得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漂亮的孩子人人都爱,而对丑孩子的爱,才是真正的爱。”。言行优秀的孩子,人们自然就产生好感;而举止怪异的孩子,我们需要理智地说服自己才能去爱。其实,最需要老师关心和爱护的,正是那些惹是生非不合主流的孩子,他们因为各种原因而变得“非同寻常”,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迫切需要我们教育者的“爱与教育”,如果我们不能特别用心,也许他们就会放任自流,最终成为一个没有作为的人。也就是说,在孩子“有问题”的时候,正是他们成长中最薄弱和无助的时候,我们如果能像爱自己的孩子那样替他们的前途着想,把爱更多的留给他们,也许他们的人生从此就能改写。二、少些批评指责,给孩子留有犯错误的机会。书里有这样一句话,我把它抄录下来:“错误是进步的机会,学习的过程就是修正的过程。”也记得一位哲人说过:“不要给我忠告,让我自己去犯错吧。”其实,犯错有时不是坏事,它可以让人更好的自省。没有谁生来就是一个完美者,即使是阅第1页共14页历丰富的白发老人,都有可能经常出错。从某一个方面来讲,我们每一个人一生都在受伤和成长,何况是孩子。可是,在我们的教育和教学中,当孩子做了错事,影响了我们的工作,我们很容易气急败坏地批评指责。这样的做法有时显得过于简单粗暴,不但不有利于学生改正,反而可能让其产生逆反情绪。每个人都是从青少年时代走过来的,每个人都有一段非走不可的弯路。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对待学生就会多一些宽容和理解,处理问题就会多一些理性和智慧。三、走进自然,尽情感受自然的纯真与美丽。大自然是一部丰厚而神奇的无字书,走进它的怀抱,你会感受它的无限奥妙与快乐,人与自然和谐完美的融为一体。书中写到,老师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观赏植物,用诗的语言来描写花的美丽;老师还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赏鸟,倾听流水的声音,感受风的方向。我们闭上眼睛想想,那是何等让人神往的事情啊。而在我们的教育生活中,我们太过于急躁,我们在用心经营着教学,我们在争分夺秒逼学生用功,孩子失去了与自然亲密的机会,缺失了品赏自然之丽的能力。难怪有些孩子逃课,难怪有很多孩子厌学。教育不等于教学,教育不能丢掉育人的基本功能。我们急功近利地追求优秀的成绩,却把人与自然活生生地断裂开来,把本属于孩子的快乐给剥夺了。失去自然这个玩伴,我们的生活也将失去诗意与纯真。这真是我们教育的一种莫大遗憾。四、开阔视野丰富人生,做一个心胸博大的人。清楚地记得书中有这样一段话。“如果一个人的书架上只有某一类书,这样的人必定心胸狭窄,我们要离他而去。”初看觉得这话好像偏激,细细品味,的确是有道理。蜂蜜之所以滋补养人成为上等佳品,是因为蜜蜂博采百花之精华。那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何尝不是同样的道理。闭门造车,孤芳自赏,只会让人变得狭隘和小气。所以,我们的教学一定要灵活多样,我们教师个人的素养就要不断地提升和丰富,我们绝不能满足于已有经验和能力,学无止境,教学也无止境。如果我们熟知音律,那就教孩子听听音乐,感受旋律之美;如果我们喜欢文第2页共14页学,那就不妨和孩子们聊聊文字之趣;如果我们热爱生活,那就敞开心扉和孩子的心灵共舞。作者在书中用极其欣赏的语言,讲到一个50岁的男人学跳芭蕾舞,这个举动让我敬佩之余,也平添了几分艳羡。我们何时能像他一样热爱着、快乐着、忘我着、并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