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碎片化阅读的利与弊: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碎片化”阅读同样也是利弊共存:利:1.“碎片化”阅读有利于实现阅读全民化、普及化,无论是教授、学生还是农民,都可以随时随地可以查阅信息,阅读变得轻而易举,所有的知识与理论都可以共享,都可以平等的分享人类社会的智慧,甚至令人足不出户就可知晓天下事。2.“碎片化”阅读令原先厚重的阅读变得简易、轻松。阅读不再需要专程前往图书馆借阅书籍,也不再需要苦苦背诵经典,只需轻轻一点,就可以获得需要的资讯。3.不断更新的信息和随时随地皆可阅读的特性,是“碎片化”阅读的优点"它能够方便快捷地满足人们对海量信息和娱乐内容的低成本、即时性、互动性的获取、分享与传播之需求。4.碎片化阅读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免费的或者总能够以某种免费的手段去间接获得。碎片化阅读让读者能够最大程度地减低其时间、经济、脑力成本,以相对快捷的方式找到其所需信息,这无疑是纸质图书难以克服的缺陷所在。而且碎片化阅读最大的优势在于,具有较强的时间性,克服了读者与创作者在时间与空间上的距离感。弊:“碎片化阅读”虽然有较为快速、及时等优点,但存在容易令人产生思维惰性、缺乏系统思考和判断能力等弊端。1.正是由于“碎片化”阅读的全民化、普及化、简易化、轻松化,让读者产生了惰性阅读思维。用电子设备阅读,人们更易摘选式阅读。由于充斥大量信息,读者往往花费大量时间进行浅而广的阅读,而没有时间进行深入的思考。网络时代的“碎片化”信息需要读者以理性的力量进行甄别真假优劣、整理和理解归纳。而纸质书籍则不同于网络信息,其有相对严谨的内容、逻辑和观点,适于静心学习。4.碎片化阅读降低了思维的线性发展与连续性:读纸质书时,读者常有这样的感觉:一本书先由厚到薄,内容一页页地浮现在你的眼前,但思维会顺着书中所述内容去做线性的深入思考,长期碎片化阅读使读者对于纸质的长文章,甚至长句都会产生一种畏惧感,不想读,害怕看,看了也很难用心去剖析长文、2长句中的内涵,懒于拓展发散性的思维,造成了思考方式的简单化、表面化。5.碎片化阅读会降低人们对内容真伪性的辨识能力。思辨能力不高的人,很容易被蛊惑性的标题,煽动性的语句,夸大的事实,PS合成后的相片所蒙蔽。碎片化阅读作为新媒体融合语境下比较突出的一种阅读形式,人们通常主要有两种理解:一是指传统意义上的阅读形式,即在纸质媒介独领风骚时期,人们利用上下班乘车尧餐前饭后尧休闲娱乐之余的碎片化时间,通过报纸尧杂志所进行的碎片化内容的阅读习惯曰二是指人们通过手机浏览新闻信息及各种资讯,或者通过微信朋友圈中的内容分享尧订阅感兴趣的公众账号话题以及下载一些阅读类APP渊应用程序冤尧购买电子图书等所进行不完整的尧断断续续的阅读模式遥当下被大多数人所认同的解读,则取后者之意遥据相关资料统计,我国超九成有数字化阅读行为的公民是49周岁以下群体,中青年群体是数字化阅读的主力遥其中人均每天手机阅读时长为分钟,比2012年的分钟增加了分钟遥毕竟现代社会生活的快节奏已经压得人们喘不过气来,很少有大量时间认认真真地读完一本书,因而只能忙里偷闲地利用各种便捷工具,在零碎的时间里。进行快餐化阅读,即野时间的碎片化导致了阅读的碎片化,阅读形式的碎片化又加速了碎片化阅读的演化冶遥于是,人们在碎片化时间中来弥补阅读,由以往那种较为轻松的阅读习惯渊闲暇时还能够潜心通读完整的文本典籍冤渐渐演变成了近乎彻底碎片化的阅读方式作家聂震宁就对野碎片化阅读会影响思维能力的培养冶持有保留意见遥他认为,叶论语曳就是碎片,希腊柏拉图叶理想国曳也是碎片主义,报纸尧杂志也不例外遥碎片化阅读是民族进入野全民阅读的一个通道尧一个载体,这也是未可预料的事情冶[3]遥第十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2012年我国18至70岁的国民对数字阅读方式渊比如网络的在线阅读尧手机阅读尧电子阅读器阅读尧光盘阅读尧MP5阅读冤的接触率为%,比20113年上升个百分点曰2012年我国18至70岁国民人均纸质图书的阅读量与2011年基本持平,而人均阅读电子书相比2011年增幅则达%遥这些数据已清晰地表明,当下数字时代碎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