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你若安好》有感请给医生一点“温暖”——观《你若安好》,浅谈医改我平时就喜欢找一些医疗相关的电视剧看。作为一名刚步入临床的医生,这类的剧能给我一些正能量,让我知道这个社会还是有人在关注医生,也憧憬着有一天我也能想电视里刻画的医生那样处变不惊、救死扶伤。前些天有人推荐一部以医疗行业为题材的电影在上映,心想居然有拍医疗题材的电影了,难得,必须去支持一下。《你若安好》这部电影用短短的90分钟浓缩了医生和患者在现实中遇到的许多问题:挂号难、看病贵、理解、医闹、抉择、成功、死亡……该影片给我最大的意外是它在反复强调的“防未病、治欲病”的思想,这也是它想传达的全科医生重要性的原因。现在的经济条件好了,很多人在遇到疾病时都想得到最好的大夫的治疗。他们害怕遇到“万一”,可是最好的总是最少的,在漫长的等待中有的人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丢掉了性命。另一部分人则是讳疾忌医,认为没事“扛一扛”就好了,结果等受不了时却为时已晚。还有一部分人可能他的身体早就给出了信号而他根本就不知道自己生病了。当这些人的疾病拖到终末期的时候,在面临“钱财和生命”的时候,在医生无能为力的时候,我们把这一切后责任都推到医生身上。可是,这是不对的。这个世界上存在的疾病本就不计其数,其中绝大部分在当今的医疗水平下是无法治愈甚至是无法明确诊断的。所幸的是绝大部分人遇到的都是常见的能治的或者说可以控制的。而另我们扼腕叹息的、让家属觉得接受不了的失败病例往往并不是那些疑难杂症而是那些本可以控制的疾病。早两千多年前《皇帝内经》中就提出“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这个先辈们早就知道的道理,而我们现在在一次又一次的失败面前才重新领悟。90分钟的电影给了我很深的感触,它不仅反映医生的工作状态和职业精神,比起其他影视作品它更让我惊喜的是这部第1页共3页电影反映现象的同时也借剧中人物的口表述了导致目前这些现象的原因:基层医生、全科医生的重要与紧缺。剧中也提到也目前可能缓解这一现象的方式“走访与驻留”。我在观影后特意去看了很多人的留言和影评,我看到许多人在歌颂里面那些愿意回到家乡、走向基层的医生。其中有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他们用炽热的医者仁心,坚持生命第一的原则,帮助病人摆脱病痛,全心全意为人民付出,并舍弃小我完成大我,走到基层。看到这样的赞扬的时候,我其实高兴不起来,反而让我深深的担忧。我不禁想到剧中那位一心只求专家的家属说的话:“全科医生是什么都会,也是什么都会,说白了吧也许就是那些小医院的托儿。”这两段话的对比说明当今社会有许多基层医生被人们所误解,以至于像潘峰那样的主任愿意去基层会被歌颂为“舍弃小我完成大我”。这难道不是说明如今基层医生的待遇和尊严或是他们的工作条件与他们所需要的、应该得到的待遇、尊严并不匹配吗。“没有满意的医生,就没有满意的患者。”医改如果不解决这些问题,基层医生的缺口问题就难以解决。我希望有一天不止全科医生自己说“我是全科医生,我骄傲”;我希望有一天我们的父母、子女对我们说:“你们是全科医生,你们是我们的骄傲”。习主席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说“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民小康”。我们理想的医疗系统是:公卫医生做好教育、随访,全科医生做好分流,专科医生提供高精技术。大家互相分工,互相配合,互相补足。医疗知识的普及可以让人们及早认识,及早预防,及早就医。只有了解才能理解,只有理解才能真正明白医生是患者在死神面前的战友。全科的发展和普及可以减轻专科医生负担,有利于专科的垂直深化,更是给予了患者更早的治疗,它能阻止或是减缓疾病的进展恶化。如今基层医生缺乏与全民健康知识不足的局面,再加上医生的培养周期的漫长,剧中提到的“走访与驻留”只能在极小程度上缓解现况,医改的道路将漫长而艰巨。医疗行业的飞速发展,这过程中出现了不少问题。现在这些问题堆积,我们必须要去面对,只有很好的化解这些问题,全面健康才有可能在最小程度的损害全民利益情况下尽早到来。第2页共3页在临床工作的这段时间里,我多次感受到,真正击溃医生的不是病魔也不是金钱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