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育人成就品行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把“立德树人”确立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指明了今后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根据《教育部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落实“体育、艺术2+1项目”,力求把学生终身体育、终身艺术教育和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理念、方法与实施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紧密地结合起来,促进素质教育再上新台阶。基于此,我校构建创新性的艺术教育育人模式,真正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重任。一、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1.艺术环境,育人无形。艺术具有净化功能,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匡正人的品性。优美的环境本身就是艺术品。基于对“艺术美育”功能的认识,我校环境建设提倡“环境育人、以物化人”,致力于把学校建设成生态校园、数字校园、人文校园和智慧校园。同时,学校还追求柔性的内化环境对师生进行素养熏陶,把教师艺术素养的提升与身体健康纳入教师专业成长的范畴,这也是我校特有的培师理念。学校实行“四点半工程”,让全体教师每天都沐浴在艺术熏陶中,享受艺术教育教学生活,身心愉悦,品行自高。“内外兼修”“刚柔并济”的环境育人方式,艺术可感,育人无形,如今的闽侯实小教师个个能文能武,除能担任本学科教学之外,还能兼任一门艺术课程。而学生在身边老师榜样的熏陶下,也形成了自律自强的品性,对生活和大自然充满了求知的欲望,努力成长自己,最终达成教师的专业成长,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2.课程渗透,育人有术。艺术教育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在学科教学中有机渗透艺术教育,将起到事半功倍的育人效果。因此,我校要求教师要努力发掘本学科的艺术元素,把艺术教育融入学科教学中,比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在语文课上享受文采之美,在体育课上锻造人体之美,在音乐课上陶醉韵律之美,在美术课上捕捉线条之美,在信息课上分辨虚拟之美……艺术教育对小学各学科课堂的渗透,以美启智,以美育德,以美健身,促进学生主动、和谐、全面发展。同时,还要求教师要讲究教育教学方式,做到育人有术,术业专攻。教师平时勤于钻研,注重集备,以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创造性地组织教学,将知识与审美融合起来,使学生在愉悦中进行学习。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我校施行的“绿色质量”。3.课题研究,育人有道。艺术育人之路上下而求索,在研究艺术教育自身的同时,还要研究艺术教育与各学科教育的整合。为此,学校开展了题为“创设艺术育人为特色的校园文化行动研究”的市级课题和“艺术教育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行动研究”省级中小学教师发展基金立项课题研究。利用“专家引领,名师助阵”,对课题深入研究,让“艺术育人”的办学理念愈发明晰,并在实践中逐步探索策略,总结经验,让“艺术点亮心智,文化成就品行”的校园文化日益成熟。同时,我校在“校园文化”艺术大课题的引领下,还自发地开展了子课题研究,采取团队研修的方式,让“艺术育人”的理念深入人心。4.课程开发,育人有径。在艺术渗透课堂的同时,学校还善于利用本校教师的特长资源,发动全体教师共同开发艺术校本课程,引领全体学生参与,普及艺术教育。我校全体教师从各个学段的孩子年龄和心理特点以及学科特点出发,精心选择校本课程开发系列教材内容,美编插图,共同开发了《国韵流芳》《旗心飞翔》等8本艺术校本教材,让这套校本教材成为对孩子们进行美育的营养补给。德育组还组织全校教师根据各个年龄段孩子的心理特点,研发撰写了适合低、中、高学段的3本养成教育校本教材《给孩子一颗漂亮的心》《给孩子一双隐形的翅膀》《给孩子一个美好的未来》,在德育课程活动中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同时,共建部队官兵走进校园,开展“学军人,做文明有礼的实小好少年”活?樱?让军人素养成为学生艺术修养的组成部分,也是我们育人的一个理念。校园里,百人共舞,千人律动,掀起一股校本课程开发热潮,以育人明德,厚德载物。5.课外延伸,齐心育人。拓宽课外艺术教育活动领域,充分挖掘社会资源,整合当地艺术机构力量,服务师生,同心一力为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一切有利资源。如与闽侯县图书馆和文化馆合作,开展书香校园及高雅艺术进校园等系列活动。利用毗邻昙石山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