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人能群教学目标:掌握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理解文章意思。教学重点:理解人心齐,泰山移,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这一道理。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快乐导入。1、呼乐学口号。2、齐读课题。3、作者简介。二、自主探究,快乐学习。1、出示学习目标。2、出示自学提示。(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理解文章大意。(3)思考:课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结合学习和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理解。3、预设评价。4、学生根据自学提示自读自悟。教师巡视辅导。三、和谐互动,快乐展示。1、做课中操。2、检查自学情况。(1)指句读课文。(2)理解重点词句。(3)同桌间说说课文大意。人的力气不如牛大,奔跑不如马快,但却能让牛和马听从使唤,为什么呢?回答是:人能组成社会群体,可是牛马却不能这样。(4)课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指名全班交流。(5)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文章中心的理解。四、巩固提高,快乐练习。1、学习“你知道吗”里面的《阿豺折箭》。2、说说你从中知道了什么?3、背诵课文。4、终极评价。5、再呼乐学口号,结束本节课。12、敬业乐群教学目标:掌握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理解文章意思。知道乐群是一种交际能力,更是一种人生智慧。无论小成、大成,都要做到敬业乐群,这样才能更好地与人和谐相处。教学重点:理解文章主要内容。理解乐群是一种交际能力,有利于与人和谐相处。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快乐导入。1、呼乐学口号。2、激情导入。3、简介《礼记学记》。二、自主探究,快乐学习。1、出示自学目标。2、出示自学提示。(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大意。(3)说说课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结合实际谈谈体会。3、预设评价。4、学生根据自学提示自主学习,教师巡回辅导。三、和谐互动,快乐展示。1、做课中操。2、检查自学情况。(1)检查读课文情况。(2)检查学生对重点字词的理解。(3)指名交流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入学第一年,考查学生读经断句、理解文意的能力;第三年,考查学生是否专心学业、乐于与别人交流;第五年,考查学生是否广泛学习、亲近师长;第七年,考查学生论说学问、选择朋友的能力。能做到这些的叫作小成。第九年,考查学生能否触类旁通,遇事不惑,不违师教。能做到这些才可算得上大成。(4)课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乐群,不仅仅是一种交际能力,更是一种人生智慧。无论小成、大成,都要做到敬业乐群,这样才能更好地与人和谐相处。(5)结合实际谈体会。四、巩固提高,快乐练习。1、拓展阅读文后的“你知道吗”的《领袖》。2、背诵课文。3、终极评价。4、再呼乐学口号,结束本节课。13、君子之交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习《论语》中有关君子与小人的几句话,了解儒家的思想核心。2、解读重点词句的读音,含义,结合时代特点理解这些话的现实意义。3、诵读,默背经典名句。过程与方法: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养成良好的诵读习惯。2.培养学生对论语内容归纳的能力及习惯。3.理解论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培养学生把所学知识、道理运用于实践的意识。情感态度价值观:1.理解论语的思想内容,让其成为反省自己的镜子。2.汲取论语的语言精华和思想内涵,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教学准备:1、收集论语中有关“君子与小人”的经典名句。2、了解历史上有名的君子或小人的故事。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快乐导入。1、呼乐学口号。2、激情导入。“君子”是孔子心目中理想的人格标准,一部短短两万字的《论语》中,“君子”这个词就出现了一百多次。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以前所学的有关君子的话。3、揭示课题:二、自主探究,快乐学习。论语中老是把君子和小人放在一起比较,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君子和小人到底有什么不同?A.这两句话中没有什么生字,请同学们齐读这两句话,请读流利,并把古文的韵味读出来。B.读得很好。请同学们分成4人学习小组,讨论一下,你们自己能理解哪句话,或者哪些重点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