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案例1则渐渐的让你们成为课堂中的小主人案例背景:一次偶感于在课堂上学生的反应或者参与到课堂上的行为,都是在老师的带动下才发生的。很难得看到学生自己自主的参加的课堂中来,于是设计了以下课的某一环节……案例描述;第15课第四课时要教授一句新的句子“菠菜的颜色是绿的。”句子中的新句式是“什么的颜色是怎样的。”由于之前学生已经知道了很多蔬菜的名称,而且对于常见的几种颜色也能说出是什么了。课前我特意准备了好几样颜色不一样的蔬菜,而且看实物说写句子在平时的课堂上也比较少,正是这样,我尝试着让学生来做一回课堂上的小主人。句子教学的几个环节分别是读句子、理解句义、巩固句义和说写句子。前三个环节都是最基础的,学生只有真正掌握了前三个环节,第四个环节才会顺利的进行。我说:“同学们,接下来我们来说写句子。”说完从讲桌上拿起了事先准备好的南瓜,问:“什么?”某位学生答:“南瓜”,接着问“南瓜的颜色是怎样的?”这位学生答:“南瓜的颜色是绿的。”我说:“接下来,韦老师想请人来问一问。”班里比较活跃的润在这个时候举手了,我用手示意了一下。因为第一次尝试提问,润显得比较紧张,我回以他一个眼神说道:“试着问问,可以的!”润看了看讲台上的其它蔬菜,顺手拿起了一个茄子,我问他:“操润,你要问谁?”润指着莉,我说:“你可以直接喊她的名字来回答问题。”于是,就出现了以下的对话。润问:“什么?”莉答:“茄子。”润问:“茄子的颜色是怎样的?”莉答:“茄子的颜色是紫色的。”生生互动不仅限于两个人之间,我再一次告诉润:“你要问问其他人,莉说的好不好,让其他学生给反应。”润问了大家说:“莉说的好不好?”其他人一起回答了好。这样的一种模式比较新鲜,再其他人跃跃欲试的时候,操润继续问了下一个人。这一次他是独立完成提问环节的。只是接下来的一问,让我没有想到。我对操润说:“你还想问谁?”操润看着我说:“韦老师”。很诧异他也把我加入到这一行列中了。于是课堂中出现了学生提问,教师回答的场面。那天的这节课虽然是初次尝试,但是从学生的反应中得知,他们是比较喜欢这样的形式的。我觉着我的学生们正在渐渐的成为课堂中的小主人。案例反思:这次课堂形式的转变,不是我突发异想的,而是对学生进行了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聋生的形象思维在日常生活中是占主导作用的。为了发展他们的抽象思维,为了让他们建立起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人的概念,我才试着改变平时的上课模式。从学生的一些反应来说,我的设计是符合学生兴趣的,而且体现了学生才是课堂中的小主人。不过从中也存在了一些不足。第一,给学生提问的次数太少。第二,没有让学生在现有材料的基础上去观察其它物体的颜色来说句子。第三,没有让学生试着完整性提问。第四,课堂形式还可以更趣味化。总之,这堂课是我初次体验改变教学模式,我觉着如果学生真正的喜欢并且积极的参与到课堂中来,那么以后的教学设计会朝着学生喜欢的形式去改变,真正的落实“备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