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小桃树》教学设计授课人:五十中东校西园校区张雅迪一、情景导入(一)身处春天,繁花盛开,请学生根据春景的图片联想借景抒情的咏花诗句并积累。教师呈现相关诗句:“人面只今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学生从诗句中体会赏花的情感,导入课文。(二)贾平凹先生为自己栽种的一棵小桃树写过一篇文章,走进课文。二、试读情感(一)学生齐读第一段,找出“爱怜”的关键情感词语,并结合自身的生活经历,说一说在生活中是否有引起自己爱怜的事物。时间生长阶段生长状态的相关语句(二)请学生通读课文,找出描写小桃树在不同生长阶段下的生长状态的语句,并整理相关信息将准确的词语、句子填入表格中归类。三、品读形象引导学生仔细阅读小桃树第一次开花的相关语段,并结合具体的句子作赏析,并概括小桃树形象的特点。(虽然弱小可怜,但是在逆境中顽强拼搏)1、就在那俯下去的一刹那,我突然看见在树顶的高高的枝头上,竟还保留着一个花骨朵……2、虽然长得弱小,可一夜之间竟开满了花呢。我每次看着它,却发现从来没有一只蜜蜂,一只蝴蝶飞来。(孤独寂寞的小桃树——可怜的小桃树!)3、雨还在下着,我的小桃树千百次地俯下身去,又千百次地挣扎起来。(历经磨难)四、深思情感(一)找出文中描述作者经历的语句,有感情朗读,并解读含义。1、走出了山,来到城里,……便在没法去想了。2、人世原来有人世的大书,我却连第一行文字还读不懂呢,此时的。(二)补充作者相关经历此时的我受到挫折,陷入了迷茫,心情十分愁苦,又恰逢奶奶去世了。唯有这样的我,看到了这样的小桃树,看到它这样的一幕,作者才有醍醐灌顶的醒悟。问:你觉得作者的经历与小桃树的经历有何异同点?借此思考为何作者会感激、爱怜这棵小桃树?五、总结手法托物言志:作者借助小桃树的形象生动地抒发了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小桃树在逆境中坚强生存的状态也确实给作者以生活的启示与精神的力量,这种化抽象为形象的写作手法为托物言志。六、延伸拓展课外阅读托物言志的散文与诗歌,品味作品中的形象特点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