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木兰诗-(4)VIP免费

木兰诗-(4)_第1页
1/7
木兰诗-(4)_第2页
2/7
木兰诗-(4)_第3页
3/7
初中语文教学设计模板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积累文言知识,包括一些重要的词语和句式。2.初步了解北朝民歌的特点和常用的修辞手法。3.感受花木兰的女儿情、英雄气,了解她的智慧、胆略和才能。4.背诵全诗。能力目标1.从整体上把握诗歌的内容,准确、完整地复述课文,提高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2.学习本文叙事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及互文、排比、顶真、复沓、对偶等修辞方法,体会其表达效果。3.培养学生独立研究、合作探究的能力。德育目标感受木兰勤劳朴实、刚毅勇敢的性格,学习木兰代父从军、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学情分析尽管学生已经进行了上册以及本册一单元中古诗文的学习,但阅读理解古诗文能力毕竟有限,因此,学习本课时要加强文言词语的积累,以丰富词汇;加强文章的诵读,以培养语感。同时,作为一个鲜活生动的案例,可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尤其是针对当前普遍存在的学生责任感缺失的现象,通过木兰为家分忧、为国担责的事迹,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担当意识。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分析人物形象、学习本诗详略相宜的写法。2.教学难点:分析人物形象、学习本诗详略相宜的写法。教学过程活动1【教师活动】播放视频,学生谈完后,教师总结引导。【学生活动】看后,让学生说一下视频中的主人公是谁,你对她有那些了解。【设计意图】激发兴趣,导入新课。【课件使用说明】网上截取视频活动2【教师活动】1、让学生将课本注释中带拼音的生字在原文中注音,然后读课文三遍。2、请一位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学生听读,要求听准字音,读完之后纠正字音。3、教师范读,要求注意体会朗读的语气、语调、语速、节奏。【学生活动】1、投影显示多音字、通假字、形近字及本课生僻字,齐读。2、以小组为单位分段齐读诗歌。活动:3【教师活动】1、教师投影显示重点词和重点句子,让学生解释、翻译,加深理解。2、让学生复述各节内容,整体把握故事情节。【学生活动】默读,读通大意1、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翻译文句,理解诗意。2、学生有疑难在小组内提出解决,小组解决不了的提出来在全班解决。【课件使用说明】显示字词活动:4朗读,读出韵律【教师活动】1、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各节内容不同,朗读时应该运用什么样的语速、语气、语调?2、抽取二个小组进行朗读展示,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学生活动】1、、小组讨论并试读。2、师生一起讨论并明确朗读要领:【课件使用说明】第一段:代父从军——沉郁舒缓。第二段:准备、出征——紧张急促。第三段:十年征战——慷慨悲壮。第四段:还朝辞官——轻松恬淡。第五段:还乡团聚——活泼欢快。第六段:双兔为喻——诙谐风趣。【课件展示】5、各组按照上面归结的要领再行阅读。活动5:朗读,读懂人物【教师活动】让学生用一句话“我觉得木兰是一个﹍﹍的人”来概括木兰的形象。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全班展示。【学生活动】师生共同概括木兰形象: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亲人又报效祖国,不贪图名利而热爱和平生活,有责任、敢担当等。活动6:精读,读透技法【教师活动】繁简相宜、详略得当的构思。1、读第四自然段和第六自然段,思考作品详略安排的用意。【学生活动】学生思考后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学生全班展示,师生共同明确:任何文章在剪裁上详略的处理都是以突出人物特征、充分表达主题为目的的。同样,《木兰诗》在刻画木兰的英雄形象的同时,紧紧围绕“木兰是女郎”这一核心构思,更突出了她的女儿情怀。诗歌泼墨如雨般的详写木兰战争前的忧思、孝顺、思亲,和凯旋后归乡的迫切、团聚的欢乐、对闺房、女妆的的喜爱以及再见战友时的俏皮、娇媚。而对十年征战生活则寥寥数语、一笔带过,惜墨如金。这种繁简相宜、详略得当的构思,把一位既是巾帼英雄又是普通少女,既有勇士的刚健又有女儿娇美的木兰刻画的极富传奇色彩,而又真切动人。而这也正是一千多年来木兰深受人们喜爱的根本原因。活动:7、综合运用修辞方法【教师活动】思考:文中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加以详写的?【学生活动】1、学生思考后在小组内交流讨论。2、学生向全班展示,师生共同示例归纳:复沓:如“旦辞爷娘去……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八句...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