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正义感第二站导学:社会是复杂的,在生活中,既存在着多种多样的见义勇为的正义行为,也存在着很多损害他人利益和权益、破坏正常的社会秩序的行为,甚至是邪恶的违法犯罪行为。我们要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首先必须学会正确地辨识这些行为。思考:第88——89页图片中那种行为是正义的?为什么?自学提示:1、如果人们对不正义的行为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不加制止,会带来什么样的不良后果呢?。2、如果整个社会没有法律,当有人对你进行人身和财产侵害时,你怎么办?3、正义的重要性是什么?正义是从哪来的?维护正义的手段是什么?4、法律与正义的关系是什么?5、我国设立司法回避制度的目的和作用是什么?6、如何培养正义感?7、维护正义感应遵循的原则是什么?如果人们对不正义的行为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不加制止,会带来什么样的不良后果呢?答:人们的合法权益会随时受到威胁,社会的公平正义得不到保障,社会秩序会遭受破坏,整个社会就会陷入无序和混乱之中,所以,社会需要正义。思考如果整个社会没有法律,当有人对你进行人身和财产侵害时,你怎么办?答:如果每个人只能通过暴力手段来维护自己的权利,那么整个社会就会陷入混乱之中。绝大多数人的权利都无法得到根本保障,只有那些具有强力的人可以保障自己的权利,并会随心所欲地侵犯他人的权利,整个社会就会失去公平正义。最好的办法就是制定法律,惩治犯罪,维护正义。正确理解正义:P891、正义的重要性是什么?2、正义是从哪来的?3、维护正义的手段?公平的社会需要正义的支持。正义不是天赐的,需要我们共同去争取和维护日常生活规则、集体的规章以及国家法律,都是维护正义的手段。一、法律与正义的关系1、法律是正义的化身。2、法律是维护社会正义的有力武器。P91知识链接:司法回避制度:为了确保司法公正,维护社会正义,最高人民法院制定了《关于审判人员严格执行回避制度的若干规定》。审判人员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自行回避,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也有权要求他们回避:1、是本案当事人或者与当事人有直系血亲、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及姻亲关系的;2、本人或者其近亲属与本案有利害关系的;3、担任过本案的证人、鉴定人、勘验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的。二、如何培养正义感?(正义感的体现)1、分辨是非,惩恶扬善。在面对不正义的行为和现象时,人们常用两种态度和方法:◆忍气吞声、息事宁人,或采取“事不关己、己不劳心”的态度,不敢与不正义的行为斗争。◆心怀正义,挺身而出,勇敢地与不正义的行为进行斗争,维护社会正义。2、奉献爱心,同情弱者。在我国古代民间,经常传颂着“杖义疏财”的故事,人们将这样的人称为有义气、有正义感的人。不欺凌弱者,对弱者有仁爱之心,也是正义感的重要表现。小结:在任何情况下,我们都要坚信正义必定会战胜邪恶,绝不能放弃心中的浩然正气。温馨提示:见义勇为伸张正义是值得赞扬的行为。但是,我们作为未成年人,要善于同非正义行为作斗争。当指责和制止他人的不正义行为时,要留意自己的个人安全。避免给自己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同时要注意要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维护正义交流与合作在生活中,面对不正义行为,除了挺身而出,直接与不义者进行较量之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哪些方法来维护社会正义。1、拒绝与不义者同流合污,拒绝为不义者提供任何帮助。2、可以对不义者的行为进行劝阻。3、可以向公安机关和有关部门举报检举不义者的行为。4、可以对见义勇为者予以声援,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三、维护正义所应遵循的原则:维护正义,也必须遵守法律。维护正义,见义勇为,也要以法律为根本准则,不能以暴制暴。侵犯他人的合法权利,同样是对正义的践踏。思考:古代侠客独行天下,行侠仗义,除暴安良,属于正义的行为,在现代社会是否可行?案例:江苏省泰兴是农民伏某,家境贫寒,含辛茹苦地将独生子拉扯大。两口子只盼着一家人能平平安安过日子,然而一场飞来横祸却将伏家推向了灾难的深渊。正在念中学的儿子不幸患上了一种十分罕见的脑疾病。夫妇俩心急如焚,倾其所有,四处求医,但始终未能将儿子的病治好,还欠下了数万元的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