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医药Z-生2002年第1查苤塑慢性鼻炎鼻窦炎CT的临床价值湖南岳阳石油化工总厂职工医院(414014)陈玮昊萍文章编号:10o9—5519(2002)02—0113—02中图分类号:R8文献标识码:B鼻腔和鼻窦的慢性炎症疚息在临床上相当常见,功能性鼻内镜手术(tess)现成为其有效的治疗手段。笔者随机搜集经临床证实的慢性鼻炎鼻窦炎患者60例,进行CT与临床的相关分析,旨在说明鼻腔鼻窦CT对其功能性鼻内镜手术的应用价值,现摄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60例患者.男38例,女24例,年龄在14—70岁.病程半年至40年.既往有鼻窦手术史者9倒。主要症状为鼻塞、头痛、流脓涕、涕中带血等。鼻腔检查主要表现为鼻粘膜慢性充血、鼻甲肥大、鼻息肉、脓涕等。1.2CT检查方法:CT机型号为德国西门于公司SOMATOMBlane高分辨力螺旋cT扫描机,所有病人均进行横轴位和冠状位双位置扫描。横轴位:扫描线平行于下听眶线【IOML】,从额窦顶扫到上颌窦底,层厚2mm,层距6mm,窗宽280,窗位35:冠状位:扫描线垂直于硬腭.从额窦前壁扫到蝶窦后壁,在上颌窦前1/2区域,用层厚2nma,层距3t ̄un.在后面的区域用层厚2mm,层距6mm,窗宽2000,窗位40。为避免鼻腔内空气产生部分容积效应的影响,采用20∞的窗宽来显示鼻窦腔内的细微细胞效果较好。2CT结果2.1上颌窦、额窦、蟒窦炎在cr上表现为受累窦腔密度增高,粘膜肥厚,窦腔内液气平面,窦壁增厚,有息肉形成时.可表现为环形粘膜肥厚的基础上形成软组织结节;筛窦炎表现为小房致密影;鼻腔粘膜炎性肿胀及息肉形成则表现为鼻腔内软组织密度影鼻息肉通过鼻镜检查多可明确cT上粘膜肿胀与息肉较难鉴别,除非息肉较小形成孤立的软组织密度影。部分病例鼻中隔、鼻甲丑钩突有不同程度的骨质吸收。2.2本组病例根据窦口鼻道复台体(ostiomeatal ̄omplcx)病变累丑的范围分为四型:(1)漏斗型(12倒):单纯上颌窦兜;(2)窦口鼻道复合体型(23铡):上颌窦、颧窦、前中组筛窦炎;(3)蝶窦隐窝型(8例):后组筛窦、蝶窦炎;(4)息肉型(17倒):鼻腔内大量息肉垂至后鼻孔,导致全鼻窦炎。2.3本组病侧见到的解剖异常有:鼻中隔偏曲26例,大筛泡12铡,HaUer氏气房lO侧,中甲气房6例,钩突气房4侧,筛额气房4例,Ortodi气房2例。3讨论3.1上颌窦、筛窦前中组开口于筛漏斗,经半月裂与中鼻道阻通,额窦经额隐窝开口于筛漏斗.而筛窦后组和蝶窦开口于上鼻道的蝶筛隐窝。上述中鼻道和上鼻道开口区域的病变或解捌变异可导致鼻窦引流不畅,诱发鼻窦炎,该区域在功能性鼻内镜手术中相当重要,分别称为前窦口鼻道复合体(包括上颌窦开口、筛漏斗、颧隐窝、半月裂和中鼻道)和后窦口鼻道复台体(包括蝶筛隐窝和上鼻道)…,困前者冠状位CT扫描较易显示(附线图),且病变常见,后者则相反.故研究前者较多。大多数学者所称窦口鼻道复合体即是指前者,本文亦即如此。只要解除窦口鼻道复合体的阻塞.即可解除鼻窦的弓1流问题,炎症就会逐渐消除,这是功能性鼻内镜手术治疗鼻窦炎的理论及解剖基础。鼻旁窦窦口鼻道复台体正常解剖3.2不同类型的鼻窦炎其表现受累部位及范围不同.对其正确判定是制定治疗方案的主要依据。钩突与眼眶内下壁构成一长三角形的气腔,即筛漏斗.其下通上颁窦,上与中鼻遭相通,向后则通半月裂。该处局限性闭塞或狭窄,伴有同侧单纯性上颔窦炎时,硝诊断为俪斗型,若保守治疗无效,临床上行漏斗扩大术和/或钩突切除术是可行的。半月裂为钩突上方与筛泡下方阃的一个前后走的弧形裂沟,是筛漏斗与中鼻道的通道,若此区因炎症和解剖变异出现阻塞,并伴有前组鼻窦不同范围的炎症,皿可诊断为窦I=I鼻道复合体型,此型多采取开筛术和/或兼作窦口扩大木,病灶清除术址理。当病变发生在蝶窦隐窝时,阻塞后组筛窦及蝶窦的通道,形成蝶窦隐窝型,则可行筛窦和蝶筛开放术。而由鼻息肉弓【起整个中鼻遭乃至上鼻道的闭塞,使全部鼻窦排泄受阻,产生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