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东阳马生序》导学案一、复习巩固:1、填空:(1)宋濂,字,号,浦江(现浙江义乌)人。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中,宋濂与刘基、高启并列为明初诗文三大家。他以继承儒家封建道统为己任,为文主张“宗经”“师古”,取法,著作颇丰。他的著作以传记小品和记叙性散文为代表,散文或质朴简洁,或雍容典雅,各有特色。朱元璋称他为“”,刘基赞许他“当今文章第一”,四方学者称他为“太史公”。著有《》。(2)序,分和两种。创于唐初,是属于临别赠言性质的文字,多为劝勉、推重、赞许之辞,如韩愈的《送孟东野序》、柳宗元的《送薛存义序》。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注意古今异义:余幼时即嗜学(余:古义为;今义为)媵人持汤沃灌(汤:古义为;今义指食物煮熟后留下的汁水)走送之。(走,古义为;今义为行走)寓逆旅(逆:古义为;今义为向着相反的方向)穷冬烈风(穷:古义为;今义为贫穷,穷尽)尝趋百里外(趋:古义为;今义为趋势)日再食(再:古义为;今义为)以是人多以书假余(是:古义为;今义为判断动词。假:古义,今义为与真相对)卒获有所闻(卒:古义;今义:)右备容臭(xiù)(臭:古义;今义:(chòu)臭气,气味难闻)有司业、博士为之师(博士:古义;今义:硕士后的学位)或遇其叱咄(或:古义;今义:)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注意一词多义:以:(1)计日以还俯身倾耳以请(2)以书假余;撰长书以为贽(3)以衾拥覆(4)以中有足乐者(5)无从致书以观之:(1)每假借于藏书之家(2)走送之(3)当余之从师也(4)无鲜肥滋味之享患:(1)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2)无冻馁之患矣故:(1)故余虽愚(2)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道:(1)益慕圣贤之道(2)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至:(1)色愈恭,礼愈至(2)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质:(1)援疑质理(2)非天质之卑色:(1)未尝稍降辞色(2)或遇其叱咄,色愈恭而:(1)足肤皲裂而不知(2)久而乃和4、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四支僵劲不能动(2)同舍生皆被绮绣(3)与之论辨5课后思考与练习三。(p.87)二、研讨:1、朗读课文,思考讨论课后思考与练习一、二。2、用文中相关语句填充,完成下表:当年之“余”今之太学生书借书抄书之艰师叩问之难行求师奔走之劳衣住读生活之苦食结论通过对比,作者说明了学习条件的好差,对学习效果学习条件不好,也可以学有所成;学习条件优越,也有“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促使学习成功的主要因素是,要,要,要。3、作者只写了“严冬季节”,难道作者只有在严冬季节才刻苦学习吗?4、写衣食住行之苦的目的是什么?5、“口体之奉”和“中有足乐”,你赞成怎样的取舍?6、“余虽愚,卒或有所闻”的原因?7、宋濂的求学经历,告诉马生什么道理?虽然时代不同了,宋濂的求学精神,我们还有哪些值得借鉴?8、读完本文,你明白了哪些道理?9、怎样看待作者尊师从师的态度?三、布置课外作业:1、课后思考与练习六。(如时间允许,则作简单提示。)2、课后思考与练习四、教材P.101《文言文阅读知识(六)》、《导学与同步训练》P.69—71相关练习。【单元小结时还要提到】3、学了本文,你有何收获?(1)主题思想方面:(2)写作方法方面:更多资源下载地址:http://zhdduya100.tao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