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洋务运动派遣了中国最早的官派留学生。(√)80、中共一大不主张同其他党派建立任何联系。(√)81、五四运动是由知识分子首先发起的,但它的参加者超出了知识分子的范围。(√)82、新文化运动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83、维新派反对洋务派"中体西用"的说法。(√)84、1911年,清政府成立“皇族内阁”的直接后果是丧失了立宪派的支持。(√)85、外国资本在中国设立的银行,是它们对中国进行商品输出的枢纽。(×)86、新文化运动兴起的社会背景是中国开始能够正确看待东西方文化。(×)87、遵义会议的召开,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88、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其实质就是以西方的物质文明嫁接中国的精神文明(√)89、日本占领中国东北以后,随即开始入侵中国华南地区。(×)90、宁都会议上剥夺了毛泽东对中央根据地红军的领导权(√)91、洋务运动失败的标志是中法战争中清政府的"不败而败"。(×)92、武昌起义后成立湖北军政府推举的都督是黄兴(×)93、“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学习外国的先进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94、1941年2月,毛泽东先后作了《整顿党的作风》和《反对党八股》的讲演,整风运动在全党范围普遍展开。(×)95、在亚洲,新加坡成立了以陈嘉庚为主席的华侨等赈祖国难民总会,其分支机构遍及东南亚各国。(√)96、1947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发表终战诏书。日本侵华战争最终结束(×)97、日本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后,美国对日本一度奉行绥靖政策。(√)98、太平军活捉了“常胜军”统领华尔。(×)99、20世纪初期,为挽救封建专制统治,清政府实行了“新政”和预备立宪。(√)100、根据波茨坦公告,被日本占领60年之久的台湾以及澎湖列岛,由中国收回。(×)107、洋务运动一方面为维护封建王朝的统治,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发展资本主义。(×)108、《资政新篇》颁布后,虽然洪秀全极力推广,但还是失败了。(×)109、洋务运动练兵的一个主要目的针对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110、天平天国对待儒学过于简单粗暴,笼统地称为“妖书”。(√)111、洋务运动失败的标志是中法战争中清政府的"不败而败"。(×)112、维新派反对洋务派"中体西用"的说法。(√)113、洋务运动之所以失败,主要是其买办性太强。(×)114、洋务运动主观上促进了中国早期工业化和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115、维新运动在与守旧派的论战中,强调废除科举考试、兴西学。(×)116、太平天国未能正确地处理好与"洋兄弟"的关系,对西方侵略者缺乏理性的认识。(√)117、洋务运动的企业不讲求效益,没有成本意识,管理上"专派大员,用人理财悉听调度"。(√)118、太平天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太平天国领导集团的内讧。(×)119、洋务派中学之"体"与西学之"用"的结合,给今天我们复兴中国传统文化带来积极启示,很值得学习。(×)120、洋务运动的直接目的是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富强。(×)121、维新运动时期,资产阶级的社会基础相对薄弱,他们的政治主张也就相对保守。(√)122、洋务运动中举办的军工企业多数采用官办方式,效率低下。(√)123、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反对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的运动。(√)124、维新运动贯穿了强烈的民族主义精神,推动着中华民族的新觉醒。(√)125、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其实质就是以西方的物质文明嫁接中国的精神文明(√)126、维新运动时期维新派崛起后,洋务派与顽固派一起变成了守旧派,对维新运动进行阻挠(√)127、太平天国颁布《资政新篇》,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其一点点近代化的色彩。(√)128、洋务运动中举办的民用企业近代化的性质突出。(×)129、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起义特色的是《资政新篇》。(×)130、戊戌维新运动的目标是在中国建立民主共和制的资本主义制度。(×)131、洋务运动派遣了中国最早的官派留学生。(√)132、甲午海战是促进"公车上书"的导火线。(√)133、洋务运动是探索国家出路的一次早期尝试,所以洋务运动是资产阶级性质的。(×)134、戊戌六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