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股定理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数学科学学院08级应数二班的宋园园。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沪科版义务教育新课标数学八年级下册第十九章的第一节《勾股定理》第一课时。下面我仅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这几个板块进行阐述。一、教材分析:(一)教学内容和本课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这节课是九年义务教育沪科版八年级下册第十九章的第一节《勾股定理》的第一课时,是学生在已掌握了直角三角形有关性质的基础上进行的学习。是直角三角形的一条非常重要的性质,是几何中最重要的定理之一。他揭示了直角三角形中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在实际生活中用途很大。学生通过对公股定理的学习,可以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对直角三角形有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二)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勾股定理的内容和证明,能灵活运用勾股定理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在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中,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归纳-验证”的数学思想,并体会数形结合和从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介绍中国古代勾股方面的成就,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和热爱祖国悠久文化的思想感情,在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的同时,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美感,从而了解喜欢数学。(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勾股定理的证明与运用难点:用面积法等方法证明勾股定理成因:对于勾股定理的得出,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分析、归纳的思维方法和运用数学的思想意识,但学生在这一方面的可预见性和耐挫折能力并不是很成熟,从而形成困难。由此我们要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领悟,在领悟中理解。二、教法、学法分析: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观察、归纳、猜想和推理的能力.他们在小学已学习了一些几何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割补、拼接),但运用面积法和割补思想来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还不够.另外,学生普遍学习积极性较高,课堂活动参与较主动,但合作交流的能力还有待加强.教法分析:结合八年级学生和本节教材的特点,在教学中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拓展巩固”的模式,选择引导探索法。把教学过程转化为学生亲身观察,大胆猜想,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归纳总结的过程。学法分析:新课标明确提出要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学生”,因此教师要组织引导学生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研讨式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三、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图片欣赏:设计意图:通过图形欣赏,感受数学美,感受勾股定理的文化价值.(2)某楼房三楼失火,消防队员赶来救火,了解到每层楼高3米,消防队员取来6.5米长的云梯,如果梯子的底部离墙基的距离是2.5米,请问消防队员能否进入三楼灭火?设计意图:以实际问题为切入点引入新课,反映了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产生于人的需要,也体现了知识的发生过程,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一个“数学化”的过程,从而引出下面的环节.(二)实验操作模型构建1.等腰直角三角形(数格子)2.一般直角三角形(割补)问题一:对于等腰直角三角形,正方形Ⅰ、Ⅱ、Ⅲ的面积有何关系?设计意图:这样做利于学生参与探索,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问题二:对于一般的直角三角形,正方形Ⅰ、Ⅱ、Ⅲ的面积也有这个关系吗?(割补法是本节的难点,组织学生合作交流)设计意图:不仅有利于突破难点,而且为归纳结论打下基础,让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无形中得到提高.通过以上实验归纳总结勾股定理.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归纳出勾股定理的雏形,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同时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体验了从特殊——一般的认知规律.(三)回归生活应用新知让学生解决开头情景中的问题,前呼后应,增强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增加学以致用的乐趣和信心.(四)知识拓展巩固深化:(五)感悟收获布置作业:这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习题19.1中的第1.2题。以上,我仅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上来说明这堂课“教什么”和“怎么教”,也阐述了“为什么这样教”,希望各位专家领导对本次说课提出宝贵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