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市实验初级中学备课(八)年级(语文)学科教案(总第课时)任课教师:张利娟授课班级:八年级授课时间:2012年元月审核签名:教学内容:§1-4《马说》教学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与技能:1、积累文言文实词、虚词,重点掌握“食、见、策、尽”的词义。2、了解作者及文体特征。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能辨析一词多义,古今异义。2、熟读课文,了解文意。3、体会本文托物寓意的写法,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封建社会不识人才、埋没人才的昏庸愚妄,引导学生认识当今时代的优越条件,努力学习,使自己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教学资源1、搜集有关马字的成语。2、收集有关韩愈的生平资料,了解作家的有关情况及写作背景。3、利用《资源与学案》,参照注释自译课文。4、多媒体课件、朗读伴奏。教学整体设计教学重点:读懂课文,并能熟读成诵。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创设学习氛围。努力以声传情,以音达意,声情并茂,深切体会文章的艺术感染力。教学难点:理解文章表达的情感。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交流中激活思维,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并形成自己的见解。教师适时给予必要的点拨指导,引导学生理解文意,体味情感。整体设计:1、知识点:识记字词音、形、意。积累文言词汇,并能流利地翻译课文,理解作者思想情感。考点:考察“食”、“见”、“策”、“尽”等词的意思。正确划分节奏如:不以千里/称也。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译文如:一食或尽粟一石。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理解本文作者的情感。2、教学环节拟采用三段六步环节。教学过程教学心得学生活动教师活动一、课前准备:搜集有关马字的成语。导入:同学们:“物尽其用,人尽其才”是人才实现自身价值,所企盼的理想境界。但在很多时候,特别是封建社会,很多人才常哀叹生不渭南市实验初级中学备课逢时,不能施展自己的抱负,甚至被扼杀,这是一种经常性的社会悲剧。今天,我们学习韩愈的《马说》反映的就是这种现象,文章表达了作者对这一现象的深刻思考。二、目标解析:1、领会、掌握文章词、句、段的含义,读懂文章。2、体会文中韩愈所表露出的在压抑中奋起的个性。3、懂得在现实社会中不坐等伯乐发现自己,而主动积极推销自己,使才能得到发挥的道理。4、背诵课文。解析:《马说》是篇借物比喻的文言文,属论说文体。《马说》这个标题是后人加的。“说”是谈谈的意思。本文以马为喻,谈的是人才问题,从字面上可以解作“说说千里马”或“说说千里马的问题”。学习这篇课文我们要懂得在现实社会中不坐等伯乐发现自己,而主动积极推销自己,使才能得到发挥的道理。三、自主学习:试试:1、展示所搜集的作者、体裁、写作背景等资料。(引导学生从名、时、地、作、评等角度简记作者。)2、检测预习(关注生字词)。模仿:1、听范读,学读法。2、自由朗读课文。3、个别读课文。4、齐读课文。示范:1、作者简介。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县西)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因曾任吏部侍郎,所以又有“韩吏部”之称。谥号“文”,所以又世称“韩文公”。唐代文学家。在文学上,他领导了著名的古文革新运动,掀起了散文的新高潮,奠定了唐宋八大家古文的基础,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散文无论说理、叙事、言情,均写得生气流动、雄奇奔放,被誉称为“文起八代之衰”。2、简介体裁:说,是古代一种文体,可以说明议论,也可以记叙事物,但都是用来阐述作者对各种问题的见解。3、教师补充写作背景。韩愈所处的中唐时期,藩镇割据,宦官专权,许多中下层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怀才不遇。韩愈本人的遭遇也是这样,因此他对埋没人才不但不满,而且加以揭露和抨击,本文便是他这类作品中的名篇之一。2、介绍朗读要点:重音、停顿、节奏、感情。3、教师范读,强调节奏划分。四、讨论、点拨、展示(包括讨论训练、展示点拨两大环节)核心问题(一)你会翻译课文吗?提示:1、哪些文言词你不理解?2、你发现了哪些特殊句式?核心问题(二):作者借“千里马”精讲:师生探讨归纳,板书:结合注释、工具书,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