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颜缘何薄命?——读《红楼梦》有感101班刘帆“啪”的一声合上了书,“呼”的一声长叹了一口气。这已经是我第五次一口气看完这本书,每次看完都有不同的想法,不同的观点,不同的感受。不知道为什么,这一次看完这本书,心里久久不能平静。心里总是想着一句出自鲁迅先生的《狂人日记》中的话:“我认得他们是一伙,都是吃人的人。”哼,是啊,“吃人的人”。《红楼梦》写的就是这样一个无比黑暗,无比恐怖的“人吃人”的社会。有钱人,就是“吃人的人”,那些贫寒的老百姓就是“被吃”的人,那些悲惨的结局,似乎暗示着那些黑暗社会现象,必将落得个惨烈的悲哀的结局。这本前八十回由曹雪芹撰写,后四十回由无名氏续写的惊世之作《红楼梦》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由盛而衰的全过程为创作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展现了一段错综复杂的家族兴衰史,揭示了封建末世的人间百态,读来令人唏嘘感叹。这本书翻空出奇的成篇构思,呼之欲出的人物刻画,精炼畅达的语言文字深深地吸引着我。我的心又好像被它紧紧地抓住,陪她一起感动,欣喜,愤怒,心疼,惋惜。但每个精彩的片段,每个可悲可泣的人物,每个色彩缤纷的地方都无不在诉说着社会的黑暗。就拿我最喜爱的人物林黛玉来说吧。她“娴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以窍,病如西子胜三分。”他自卑,自尊自怜。她性格里独自的叛逆和孤僻,以及对世俗的不顾一屑,令她处处显得特立独行,卓然不群。花前痴读《西厢》,毫无避讳,不喜巧言令色,言随心里;崇尚真情真意,淡薄名利。她每次与姐妹们饮酒赏花,吟诗作对,总是才气逼人,一压群芳,又是叹息,她的多愁善感,红颜薄命。黛玉的生世,注定她的孤独无依,而她的性格,又注定她的寥落忧伤。纵使大观园里人来人往好不热闹,可是这里没有她可以依靠的亲人,没有她可以倾诉的知己,只有风流多情的宝玉让她芳心暗许。可这并不是她的一厢情愿,而是他们真心相爱。要说黛玉这一生最幸运的事,那便是碰见了贾宝玉这个多情但专一的男子,得到了他的呵护。但是结局并不美满,甚至充满了无尽的伤感,令人潸然泪下。虽然我还小,不能完全明白真心相爱和真正的爱情的意思,但我知道,她的心里只有他,他的心里也只有她,就是那万恶的封建社会,封建的道德观念,活生生的切断了他们的缘分。我不是文学家,我读不出很深奥的道理。但是我读出来的是作者对旧社会的不满和他的强烈抗议。我也跟作者一样,痛恨着封建的旧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