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天津市大学生中华传统文化知识团队赛问答题参考题库一、选择题(共660题)(一)5分题(200题)1.王安石《明妃曲》中的明妃是指(A)A.王昭君B.陈阿娇C.赵飞燕D.杨玉环2.陆游《关山月》中,与“笛里谁知壮士心”在意义上构成对比关系的是(D)A.三十从军今白发B.沙头空照征人骨C.遗民忍死望恢复D.朱门沉沉按歌舞3.下列作家属于“永嘉四灵”的是(C)A.吴文英B.谢翱C.翁卷D.王沂孙4.下列写雁的词句,出于咏雁词的是(C)A.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B.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C.写不成书,只寄得相思一点D.雁不到,书成谁与5.赵孟頫《岳鄂王墓》“南渡君臣轻社稷,中原父老望旌旗”,所用修辞手法(A)A.对比B.比喻C.夸张D.比拟6.马致远的散曲集名为(B)A.《小山乐府》B.《东篱乐府》C.《酸甜乐府》D.《碧山乐府》7.宋濂《秦士录》的思想要旨是(A)A.寄寓为国惜才之意B.歌颂邓弼过人的才智C.表达平定天下的理想D.欣赏邓弼豪放的个性8.元杂剧的奠基人是(A)A.关汉卿B.马致远C.王实甫D.白朴9.《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故事发生在现在的(C)A.山东泰安B.山东郓城C.河北沧州D.河南开封10.柳泉居士指(A)A.蒲松龄B.洪昇C.孔尚任D.刘鹗11.《己亥杂诗》组诗315首都是(A)A.七言绝句B.七言律诗C.七言歌行D.乐府诗12.袁枚号(C)A.定庵B.梅村C.简斋D.望溪13.王世贞是(C)领袖A.“唐宋派”B.“前七子”C.“后七子”D.“公安派”14.王禹《待漏院记》里的“漏”指(C)A.下雨B.漏水C.计时器D.时间15.成语“游刃有余”出自庄子的哪篇文章(A)A.《庖丁解牛》B.《逍遥游》C.《不皲手之药》D.《胠箧》16.“先王胜其法,不听其泣”中“听”的意思是(A)A.听从B.听见C.放任D.由着17.“巢非不完也”中的“完”表示的意思是(A)A.完整B.修葺C.修缮D.完美18.《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A)A.诗歌总集B.词赋总集C.民歌总集D.乐府总集219.“春日载阳,有鸣仓庚”中“载”的意思是(A)A.开始B.栽种C.暖和D.记载20.“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一句里的“庠序”指的是(B)A.官府B.学校C.家庭D.社会21.“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孟子是用反面事例来强调学习要(C)A.专心致志B.磨练意志C.持之以恒D.深造自得22.孟子以(B)为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A.人性恶B.人性善C.人性无善恶D.人性有善恶23.孔子在(A)方面提出“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主张A.教育B.政治C.经济D.军事24.《论语》中可以看出,孔子认为治国治民,最根本的是(A)A.教育B.政治C.经济D军事25.春秋时期是思想家百家争鸣的时期,(B)是儒家的代表人物A.墨子B.孔子C.韩非D.老子26.“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的思想出自(B)A.《学记》B.《论语》C.《四书集注》D.《孟子》27.“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一句出自(C)A.《大学》B.《论语》C.《孟子》D.《中庸》28.“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反映了(D)教学原则A.系统性B.启发性C.思想性D.巩固性29.古人以(A)为酒命名。A.春B.秋C.悲D.伤30.我国古代农业技术的萌芽时期是:(A)A.新石器时代B.春秋战国C.秦、汉至南北朝D.隋唐时期31.我国古代精耕细作的发生时期是:(B)A.新石器时代B.春秋战国C.秦、汉至南北朝D.隋唐时期32.普洱茶属于什么类型的茶(A)A.红茶B.绿茶C.黄茶D.黑茶33.我国历史上最为著名、影响最大的宴席是(D)A.红楼宴B.孔府宴C.谭府宴D.满汉全席34.颜色对菜肴的作用主要有增进食欲和(B)A.提高口感B.视觉欣赏C.辨别生熟D.掌握火候35.“乐”的声音是在什么情况下发出来的?(B)A.天灾人祸B.社会和谐C.国家衰亡D.其他36.古代的君王将什么作为管理人民的重大事务?(A)A.教化B.物质诱惑C.行暴政D.其他37.宋代理学家把(A)、《大学》、《论语》、《孟子》合在一起,作为《四书》A.《中庸》B.《三字经》C.《弟子规》D.《诗经》38.“孟母三迁”的目的是什么?(B)A.避免纠纷B.教育孩子C.免于牵挂D.节省房租339.“学校,所以养士也。”中“士”理解为(D)A.勇士B.战士C.人民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