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说课稿模板合集七篇一年级数学说课稿模板合集七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一年级数学说课稿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一年级数学说课稿篇1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在具体情境中用“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与顺序。理解前后的意义,体会前后顺序的相对性。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方位观念;2、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和表达的条理性;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二、作业设计作业的设计有基础题,有提高题。适应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基础题:“新龟兔赛跑”。运用前后的语言描述乌龟和小兔在不同时段的位置。提高题:找一找生活中,哪里有前后。(对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的要求第1页共34页有所提高)三、与小专题的结合我们的小专题题目是:《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有效教学策略》在“前后”这一课的教学中,学生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观察情境图并用数学的语言有序的、完整的表述。让学生解决“小动物在哪里,排在第几位,他的前面是谁,后面是谁”。这需要学生数学的思考。让学生明白问题是什么,先自己思考,然后在同伴交流,和对方说说自己的想法,并补充和修改自己的。在这节课中,我有意识的培养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提供给他们交流合作的机会。实际看来,学生的表现是比较好的。一年级数学说课稿篇2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说课稿《6和7的组成》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新课程《数学》一年级上册中的"6和7的分与合"。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学和学法分析、教学程序、评价分析四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一、教材分析(一)教学内容:小学一年级上册第32-33页(二)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本节课内容教学前,学生已能理解10以内数的具体含义,掌握0-10各数的读写法。通过学习2-5的组成,对分与合有初步的认识这些都为这节课内容的学习作了思想上和方法上的铺垫迁移。本课的第2页共34页教学,通过让学生观察、动口、动脑,进一步体会分与合的思想,学会由一种方法得出两种说法,为后面学习8、9、10的组成奠定了基础。经过这样的学习,初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及有条理的思维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合作创新的能力,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三)教学目标1、使学生体会分与合的思想,熟练地掌握6、7的组成,进一步加深对6、7的认识。2、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思考、语言表达,探索简单的规律,初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有序思维及创新意识。3、培养学生间互相交流、合作学习的意识,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四)教学内容的编排特点:本节课的教材编与"2-5"的组成相似,新内容以具体实物分成两部分为支撑点,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边分边想,从而学会6的分与合。这样初步渗透有序地分的思想,以一种分法得出两种说法,认识6的组成。"试一试"创设小兔和小朋友做游戏的情境,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经过动手分一分、数一数、想一想、说一说、写一写自主合作交流,归纳出7的各种组成。想想做做采用多层练习的游戏形式对6、7的组成进行巩固深化。(五)教学重点、难点第3页共34页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体会分与合的思想,自己探索并掌握6、7的组成。教学难点:是引导学生有序地分一分、有条理地说一说。二、教学和学法分析(一)注重直观演示、操作,探索简单的规律,发掘学生的潜能。低年级学生的认知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直接经验是思维表象形成的基础,学生学习所需要的直接经验主要来源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和生活或学习用品的演示、观察、动手操作等教学实践。因此,教学中我借助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借助实物:小棒、小球、彩旗、卡片等教具,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让学生在眼看、手动、脑想、口说中沟通多种感官的信息,在合作探索中抽象知识,体会分与合的思想。(二)重视新旧衔接,铺垫迁移,启发探新学生不是一张白纸,即使是一年级的学生,也有一定的数学活动经验和知识的积累。因此本节课,我利用知识的迁移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