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委科普惠民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中国科协八大精神,提升农民科学素质,提高全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水平,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决定在全区农村开展为期五年的“科普惠民兴村行动”。根据《全市“科普惠民兴村行动”实施意见》,现制定如下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要求,紧紧围绕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以环境综合整治村为工作重点,坚持“大联合、大协作”的方式,整合各方面的资源,加强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广泛开展科普宣传、科技培训、科技咨询,全面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文明,加快推进全区农村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二、实施原则1.立足实际,注重实效。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深入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和环境综合整治重点村,扎扎实实地开展科技服务活动,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2.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服务于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大力普及农村生态环保知识,提倡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推广先进适用的农业生产技术、优良品种和生产加工项目,解答农民生产生活中的科技难题,为农民提供优质科普服务。3.搭建平台,资源共享。加强部门间的联系与合作,整合社会资源,实现科普资源共享、科技人才共用,打造农村科普公共服务平台。三、主要内容1.开展科普宣传活动,提高农民科学素质。每年利用“全国科普日”、“全国科技周”、“防灾减灾日”、“环境日”、“气象日”、“科技电影周”等,组织开展主题科普宣传活动。组织农业、医疗、环保、气象等方面的专家定期到农村,开展科技咨询服务活动20场次,现场解答农民生产生活中遇到的技第1页共5页术难题;向群众印发科学生活、健康保健、农村实用技术等科技明白纸1万份;制作“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走进低碳生活”、“防灾减灾”、“健康与和谐”等科普知识展板50块,进行巡回展览;印制生态环保、低碳生活等科普知识挂图1000张,利用镇、村科普宣传栏进行张贴宣传,大力普及科技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倡树文明新风,促进农民养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产生活方式。在区电视台开办科普栏目,每周播放一次,及时向农民传递最新科技知识和信息。借助党员远程教育网络平台,每年为11个环境综合整治村建设科普信息服务网络,聘请专家对村科普员集中进行信息技术知识培训,提高农民运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获取农业科技知识、科技信息、科学生活的能力。2.开展科技服务活动,提高农民致富能力。本着“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利用农村科普活动室、科普学校、党员远程教育网等阵地,开展各种形式的科技培训活动。一是组织由果业、蔬菜、水产、植保、畜牧、林业等方面的40名专家组成区科技专家服务团,选送专家参加市科技专家服务团,定期进村,围绕农业生产和农民需要,每年举办各类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班20期,培训农民2000人次。二是在每个环境综合整治村,选择5至10个农户作为示范户和带头人,选派农业专家进村、入户、到田,进行现场技术指导、市场信息传递及栽植、管理、销售等系列化服务,推动“一村一品”规模化发展。三是围绕特色高效农产品市场发展前景、生产、管理、贮运、保鲜等,聘请国内农业知名专家和农业高科技园区的负责人,对我区种养大户、农产品经营销售人员、农业生产企业技术人员,进行知识培训和技术指导,引导我区特色高效农业快速健康发展。3.开展医疗卫生服务活动,提高农民健康生活水平。一是成立由医务工作者组成的医疗专家服务队伍,携带常用医疗设备,每年定期到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和环境综合整治村,为群众进行义诊和查体,使农民不出村就能享受高水平的医疗服务。二是组织医务专家为农民开展疾病预防、医疗保健等内容的健康科普知识讲座,普及健康保健、科学生活常识,提高农民疾第2页共5页病预防意识。三是组织医务专家对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和环境综合整治重点村的乡村医生进行培训,不断提高乡村医生的医疗水平。4.开展科普书屋建设活动,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在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和环境综合整治重点村中大力加强科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