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过程控制--第九讲:大延时系统设计(lyz1)VIP免费

过程控制--第九讲:大延时系统设计(lyz1)_第1页
1/16
过程控制--第九讲:大延时系统设计(lyz1)_第2页
2/16
过程控制--第九讲:大延时系统设计(lyz1)_第3页
3/16
第九讲:大时延系统设计ProcessControlSystem主讲老师:廉迎战副教授重点内容大时延控制系统=大时延对象+反馈控制系统内容:系统分析控制方案系统整定系统投运一、概述大延时系统:人们关注焦点,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工业生产过程中,某些过程特性具有较大的纯时延,其特点是当控制作用产生后,在时间τ范围内,被控参数完全没有响应。若过程控制通道或测量变送环节存在延时,将会降低系统的稳定性,并且,纯时延会导致被控参数的偏差值增加,系统动态控制精度和静态控制质量下降。对于具有有时延过程的控制是非常困难的,采用反馈控制和前馈控制等方案是无法克服的。大时延对象:当对象纯延迟时间τo与其时间常数To之比大于0.3,则该系统为具有大延时对象;当纯延迟与时间常数之比增加,延时现象更加突出,系统越不稳定。控制策略:微分先行Smith预估二、常规控制方案1.微分先行控制方案在大延时过程中,控制器若采用PI或PID控制规律时,系统的品质均会下降,纯时延愈大,其问题愈突出。PID控制系统中采用微分先行控制方案与普通的PID控制系统相比,其控制品质有较大提高,对于减小超调量更显著。特点:微分先行PID控制系统中,微分环节的输出信号包括了被控参数及其变化速度值,将它作为反馈量与给定值比较的偏差作为PI控制器的输入信号,这样系统具有更强克服超调的作用。二、常规控制方案1.微分先行控制方案Kc(1+1/(TIs))Wo(s)e-tsTD(S+1)++-+y(s)x(s)f(s)图8-34PID系统框图Kc(1+1/(TIs))Wo(s)e-tsTD(S+1)++-+y(s)x(s)f(s)图8-35微分先行控制方案二、常规控制方案1.微分先行控制方案A、微分先行控制在给定值作用下:B、PID控制系统在给定值作用下:注意:微分先行控制方案和PID控制方案的特性方程完全相同。少一下零点Z=-1/TD,所以微分先行控制方案比PID控制方案的超调量要小一些,提高了控制质量。sDIcIsIcesTsTKssWTesTKsXsY)1)(1()()1()()(10sDcsDcesTsTKssWTesTsTKsXsY)1)(1()()1)(1()()(11011二、常规控制方案2.中间微分控制方案特点:系统中的微分作用是独立的;在动态时起作用,而在静态时或在被控参数变化速度恒定时就失去作用。Kc(1+1/(TIs))Wo(s)e-tsTDS++-+y(s)x(s)f(s)+图8-36中间反馈控制方案二、常规控制方案2.中间微分控制方案设:对象:控制器:PI调节器PI常规控制:中间微分环节:scscesTKKsTsTesTKKsXsY)1()1()1()()(100110scsDscesTKKseTKsTsTesTKKsXsY)1()1()1()()(1000110二、常规控制方案2.中间微分控制方案设:将上式展开:求得两种控制方案的特征根为中间微分控制方案:S1,2=-0.199±j0.058S3=-0.643S4=-0.207PI控制系统:S1,2=-0.161±j0.253S3=-0.755S4=-0.15讨论:中间微分控制方案的一对主要极点(复根)离jω轴较远,其衰减较快;而PI控制方案的一对主要极点(复根)离jω轴较近,其衰减较慢。两方案零点相同。中间微分控制方案的衰减比较大,过渡过程时间较短,这种控制方案对克服纯时延的效果较好。2)21(1ses三、SMITH预测估计设对象的特性为W0(s),其中W0(s)为对象不包含时延环节的传递函数;扰动通道的特性为Wf(s);控制器的特性为Wc(s),单回路系统闭环传递函数为:特征方程中引入项,使闭环系统的品质大大恶化。scscesWsWesWsWsXsY)()(1)()()()(00se三、SMITH预测估计等效方案:W0(s)(1-e-τs)为预估补偿装置的传递函数。seWc(S)Wo(s)e-ts++-+y(s)x(s)f(s)Wf(s)Wo(s)e-ts++Wc(S)Wo(s)e-ts+-y(s)x(s)Wo(s)(1-e-ts)(a)原理图-+++++Y1(S)Y2(S)(b)SMITH预估补偿Wc(S)Wo(s)+-y(s)x(s)e-tsY1(S)(c)等效图图8-38Smith预估补偿控制原理结构框图三、SMITH预测估计给定值为扰动时的闭环传递函数为:对于扰动信号的传递函数为:讨论:预估补偿完全补偿了时延对系统的不利影响,系统控制品质与被控过程无延时完全相同。Smith预估补偿控制方法的缺点是模型的误差会随时间累...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过程控制--第九讲:大延时系统设计(lyz1)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