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房屋整体平移房屋整体平移就是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将整栋房屋从原建筑地址平移到所需位置,这主要是为了满足整个城市的建设规划、改造和发展的要求,用整楼平移技术取代爆破技术,并拯救一些面临摧毁之灾的古建筑或新楼。它可以大大节省因规划需要而必须拆除的建筑物和构筑物后而又必须重建的资金,近年来这项技术象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而且越来越趋于成熟,我们学习这方面的知识,大家会感觉很新奇和很有兴趣感,正是出于这样的目的我们才将这部内容给大家作一个简单的介绍,但很遗憾,由于我们江西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进行过房屋整体平移,所以不能结合现场参观来讲解和学习,我们在这一章仅介绍房屋整体平移的一些关键性技术和基本原理。•第一节概述•一、整体平移技术的发展现状•所谓房屋的整体平移,就是在不破坏房屋的建筑造型和整体结构的条件下,将其整体水平移动一段距离。房屋整体平移技术20世纪初在国外出现,进入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的中国也开始应用此项技术让大楼“整体平移”。20多年来,我国已成功地让四五十栋房屋“走”了起来。1992-2004年国内主要房屋平移实例统计结果见教材上的表18—1。•二、整体平移技术的优越性•(1)节约造价。根据现在已经平移的房屋调查情况来看,其费用仅为拆除重建费用的1/3—1/4,甚至达1/6。对装修越豪华的建筑物进行整体平移,节约费用就越多。•(2)对楼房使用的干扰很小。施工期间,二楼以上可以照常使用。•(3)节约工期,平移工期一般3~6个月,拆除重建一般需要1~2年。•(4)减少建筑垃圾处理,有利于环境保护。•(5)减少了用户的搬迁费用和商业建筑停业期间的间接损失。•(6)对于纪念性建筑物来说,即使花再大的代价实现整体平移也是值得的,因为重要的纪念性建筑物拆除后即使按原样重建也不能完全恢复其本来的面目。•三、房屋整体平移的基本原理•(1)将建筑物在某一水平面切断,使其与基础分离成为一个可搬动的自由整体。•(2)在建筑物切断处设置托换梁,形成一个可移动的承重底盘。•(3)在就位处设置新基础。•(4)在新旧基础间设置行走轨道梁和滚动装置。•(5)安装行走机构,施加外加动力将建筑物移动。•(6)就位后拆除行走机构,进行上下结构连接,至此平移完成。•四、房屋整体平移分类•房屋整体平移可以根据其平移方向距离来划分类别,以区分其不同的技术特征与技术难度,并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1.横向平移•所谓横向平移就是沿着原建筑物的横向后退平移一段距离,对于用横墙和带型基础承重的建筑物来说,进行横向平移很是有利,难度不大,费用也不会高。可是对于用纵墙和带型基础承重的建筑来说,进行横向平移的技术难度就要大得多,费用也要高得多。选用何种平移方法要根据平移后街道改造的需要、基础类型和建筑结构的承重体系综合考虑。•2.纵向平移•纵向平移就是沿原建筑物的长向方向平移一段距离,对于一端临街的建筑物,由于马路拓宽,往往要进行纵向平移。如果要求纵移的距离不超出原来基础底盘范围之外,而且对于横向轴线的间距不相等的房屋,纵向平移以后,会出现墙轴线与基础轴•线错位的情况。如果纵向平移距离大,旧基础全部废弃而由新基础取代。•3.远距离平移•为了调整总平面,有时要对建筑物进行远距离平移。根据场地条件,可以先横移,再纵移;也可以先纵移,再横移。分两步走,最终达到预定目的地。只要场地平整度和场地承载力允许,平移距离可不受限制,难度不会太大,费用也不一定高。•4.局部挪移•局部挪移是指建筑物的横向平移或纵向平移的距离很小,不超越建筑物原有基础底盘(建筑物占地面积)范围之外。但移位后的建筑物一部分仍在旧基础上,而且有可能轴线错位,另一部分则落在新基础上。•5.平移并旋转•一般只进行平移,不提倡旋转。因为建筑物抵抗扭转的能力极低。在不得已的情况下要进行平移加旋转时,必须对结构进行临时性或永久性的抗扭加固,但是这样代价较高,而且风险很大。•第二节房屋整体平移的关键技术•房屋整体平移能否实现,主要是靠两个关键技术:一是基础处理,二是行走体系的设计。•一、基础处理•1.原基础处理•原基础处理指怎样将被移动的房屋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