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关于我和我的祖国心得体会参考范文【三篇】【篇一】2024年10月1日,是我们新中国成立70周年华诞。在此激动人心的时刻。我想以《从衣食住行看祖国巨变》为题,向党唱一首心灵的赞歌。(一)新中国成立时,我才10岁,正在我村初级小学读三年级。虽然三年级了,却还穿着“要馍吃”(就是讨饭的)的衣服,因为我的衣服是从爸爸身上退下来的。爸爸不能穿后,妈妈就把它拆洗一遍,然后把能用的大块布集中起来,再从货郎担子那里买回来带碱的黑颜料,再把这一块块布放在锅里煮一煮,就是染一染,妈妈再把它裁制成我能穿的衣服。等我穿上几年后,再染染,再让弟弟穿。弟弟再穿时,衣服上就多了许多补丁,甚至补顶上面还打有补丁,我们把它叫做“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再三年。”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进入60年代,生活有所好转,衣着打盼也慢慢讲究起来,不少人穿上了洋布(平布),条纹、条绒、但色调单一,样式单调,主要以黑、兰、白、灰色为主。“*”时期,中学生们把穿军装、戴军帽、穿军鞋、夸军用挎包当成最时兴的;进入70年代,最流行的是中山装、军干服;女装也十分简朴,特别是在农村,几乎找不到一个穿裙子的人进入80年代,人们的思想解放了,再也不拘束于色调单一的衣服,特别是女同志,“露”的比男同志还厉害。那时西服巳风靡城乡,穿西服、打领带、穿皮鞋,已成了普通装束,在样式上也有了喇叭裤、运动衫、休闲服等,甚至还有人穿起了阔腿裤、灯笼裤、紧身衣。老年人的穿着也花哨起来,群众也习以为常了;到了90年代,人们穿着更“妖艳儿”,常常见到的有健美裤,牛仔裤,皮夹克,袜裤、裤裙、特短裤,乞丐裤,高跟鞋,都在卯足劲儿赶潮流,有人说这是拼着命儿当“妖精”;现如今,人们穿着装扮更个性化、多变化,时尚化,潮流化,多元化,城市如此,农村也如此,姑娘们都是拼着力气赶时髦。(二)70年,弹指一挥间,但在“吃”的问题上人们却经历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了不平凡的几个阶段:50年代,才解放不久,虽然农民分得了土地,组织了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生产热情也异常高涨,但积重难返,短时间内还解决不了温饱问题,于是,“青黄不接”、“半年糠菜半年粮”仍普遍存在。我的家虽然是个“下中农”,但我仍天天缠着爷爷“要吃庄巷馍铺的白蒸馍”。生活正在日新月异地向上攀升,祖国却遭遇到了三年困难时期。那时,严重的自然灾害加上苏联逼债,全国上下、就连毛主席他老人家在内也得勒紧裤带过日子,我们一家人和许多家庭一样也倒退到了“穷得叮当响”的地步“半年糠菜半年粮”又出现在农村中。那时,我在永济县开张中学任教,成天总是带领学生到滩地里挖野菜,把洋角角、地地菜都挖完了,榆树叶、刺蓬、灰条也被搙光了还不够学生灶上吃;我虽然是个老师,但每次回家,母亲都会给我带一袋(用枕巾做成的袋子)蔓菁让我吃;人们都说,那一年是蔓菁和萝卜救了人,的确如此。那年冬天到处是油菜地,一到晚上,油菜地里挤满了人,都是“偷偷”来掘蔓菁的,队长见了也权当没有看见,为的是“救人一命胜造七级符屠”。当时,我在中学里教语文,语文课里也专门增加了乡土教材:《丁丑大荒记》,碑文确是一篇极为重要的历史文献,如实记述了光绪三年在晋南一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带所发生的旱灾给农村带来的灭顶之灾,它以雄辩的事实教育后人“当以耕九余三,耕三余一”“以足食为先务”“以食为民天”。可见,当时灾荒严重到了何等程度!由于灾荒泼及面广,国家适时出台了票据政策,一切凭证购买。记得当时扯布得布票,吃粮得粮票,买肉得肉票,买副食凭得副食票,没有票证就买不到东西。一次,我去西安办事,忘记带全国粮票,吃饭就遇到了麻烦,饭都吃完了,却拿不出全国粮票。一个红领巾见了,急忙给了我半斤粮票才解了我燃眉之急。我们运城盛产小麦,但我们的供应标准却是每月28斤,细粮却只供30%,“吃不饱”是个普遍问题。党的七届三中全会后,全国各地普遍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就大大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于是,粮食成倍成倍往上长,小麦亩产七、八百斤,玉米亩产双千斤,人常说,“手里有粮心里不慌”,粮食市场也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