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8年冬季以来,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在我市番茄产区陆续发生,2009年严重暴发。据调查,在岱岳区房村镇等主产区,个别大棚病田率高达95%以上,病株率3-90%,严重地块病株率达95%以上,只能采收1-2穗果,造成严重减产从2008年冬季以来,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在我市番茄产区陆续发生,2009年严重暴发。据调查,在岱岳区房村镇等主产区,个别大棚病田率高达95%以上,病株率3-90%,严重地块病株率达95%以上,只能采收1-2穗果,造成严重减产(一)、病原该病为中国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yellowleafcurlvirus,TYLCV),该病毒属于双生病毒科(Geminiviridae)菜豆金色花叶病毒属(Begomovirus)病毒,因该属病毒在自然条件下只能由烟粉虱(Bemisiatabaci)以持久方式传播,又被称为粉虱传双生病毒,是一类具有孪生颗粒形态的植物DNA病毒,广泛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在烟草、番茄、南瓜、木薯、棉花等重要经济作物上造成毁灭性危害。(一)、病原该病为中国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yellowleafcurlvirus,TYLCV),该病毒属于双生病毒科(Geminiviridae)菜豆金色花叶病毒属(Begomovirus)病毒,因该属病毒在自然条件下只能由烟粉虱(Bemisiatabaci)以持久方式传播,又被称为粉虱传双生病毒,是一类具有孪生颗粒形态的植物DNA病毒,广泛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在烟草、番茄、南瓜、木薯、棉花等重要经济作物上造成毁灭性危害。(二)、发生情况自1964年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YLCV)被正式命名以来,据报道该病害已给美国、以色列、埃及、澳大利亚等国及中东、东南亚、东亚、非洲等众多国家及地区的番茄生产造成严重损失,在我国的浙江、重庆、广东、云南、上海等地也相继发生,并对上述地区番茄生产构成了严重威胁。上海自2005年10月孙桥温室番茄植株初见该病有零星发生,后迅速扩散、流行,3个月后病株率达95%以上,至2006年6月,温室番茄全部发病,由于该病流行迫使提早拉秧。2007年番茄黄化曲叶病在温州市大棚番茄上爆发。我省是2007年秋冬季在鱼台县、邹城等鲁西南部分县市最早发现。寿光市在2008年秋冬季最初发现该病。我市是2009年才发现。(二)、发生情况自1964年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YLCV)被正式命名以来,据报道该病害已给美国、以色列、埃及、澳大利亚等国及中东、东南亚、东亚、非洲等众多国家及地区的番茄生产造成严重损失,在我国的浙江、重庆、广东、云南、上海等地也相继发生,并对上述地区番茄生产构成了严重威胁。上海自2005年10月孙桥温室番茄植株初见该病有零星发生,后迅速扩散、流行,3个月后病株率达95%以上,至2006年6月,温室番茄全部发病,由于该病流行迫使提早拉秧。2007年番茄黄化曲叶病在温州市大棚番茄上爆发。我省是2007年秋冬季在鱼台县、邹城等鲁西南部分县市最早发现。寿光市在2008年秋冬季最初发现该病。我市是2009年才发现。(三)、病害症状染病番茄植株矮化,生长缓慢或停滞,顶部叶片常稍褪绿发黄、变小,叶片边缘上卷,叶片增厚,叶质变硬,叶背面叶脉常显紫色。生长发育早期染病植株严重矮缩,无法正常开花结果;生长发育后期染病植株仅上部叶和新芽表现症状,结果数减少,果实变小,成熟期果实着色不均匀(红不透),基本失去商品价值。(四)、防治措施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病害,目前尚缺乏针对防治该病毒病的特效药剂,对该病的防治一定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三)、病害症状染病番茄植株矮化,生长缓慢或停滞,顶部叶片常稍褪绿发黄、变小,叶片边缘上卷,叶片增厚,叶质变硬,叶背面叶脉常显紫色。生长发育早期染病植株严重矮缩,无法正常开花结果;生长发育后期染病植株仅上部叶和新芽表现症状,结果数减少,果实变小,成熟期果实着色不均匀(红不透),基本失去商品价值。(四)、防治措施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病害,目前尚缺乏针对防治该病毒病的特效药剂,对该病的防治一定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1、蔬菜大棚一定要设置高密度防虫网并挂黄板诱杀据调查,设置高密度防虫网的大棚,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发病明显轻,一般发病株率都在5%以下,由此看来,设置高密度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