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大场长坳中药材示范基地简介长坳中药材基地建设在牛大场村长坳组,地处于施余公路旁,交通便利。距镇政府仅2公里,创建了规范化、标准化示范基地200亩,其中有自动喷灌设施100亩,头花蓼育苗温控大棚12个2100m2。现种植有太子参、头花蓼、白术、薄荷、元胡、红豆杉、鸢尾、杜仲、黄柏、刺梨等多个中药材品种,是我镇中药材的科技示范和培训基地。该基地隶属于三元中药材发展有限公司,它是一个集中药材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私营企业。在镇党委、政府的多方位扶持和铺路搭桥下,与农户结成了种、销对子,实施“统一育苗、统一供苗、统一栽培、统一肥料、统一防治病虫害、统一收割、统一交货”的“七统一”技术,形成了“政府+公司+农户”的生产格局,头花蓼实现了订单种植。2009年全镇中药材种植面积3.2万亩,销售产品收入近3200万元,户均收入9000余元。今年全镇种植中药材3.5万亩,其中太子参种植面积2.5万亩、白术3000亩、计划种植头花蓼2000亩、其它木本、草本药材5000亩,预计产值1.5亿元。太子参、何首乌、头花蓼三个品种通过了国家GAP认证,我镇是全国唯一拥有三个品种通过国家GAP认证的乡镇,其中头花蓼是第一个通过国家认证的苗药品种。近年来,镇党委、政府积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加强科技推广培训、科技示范与规范化管理,使中药村种植面积逐年增加,特别是主导品种太子参年商品交易量达1500吨,占全国太子参总产量的1/3强,跃居为全国第二大种植产区之一,其产品色泽好、质量优、饱满度高,深受各界药商的喜爱,引领全国太子参市场价格。牛大场镇中药材生产情况介绍镇域总面积273.8平方公里,辖9个行政村、160个村民小组,居住有5578户、2.41万人口,有耕地面积2.47万亩,可供开发的山地面积在10万亩以上。牛大场镇种植中药材历史悠久,从1992年引种白术、元胡、太子参三个品种试种成功,发展到现在种植的40多种品种,从当年的100亩面积发展到现在的3万余亩,种植农户也由不足10户发展到现在的4000余户,种植模式也由单一品种种植发展到药材与经济林(用材林)间作、药材与玉米套种、长效药材与短期药材混种等多种模式。2008年全镇中药材种植面积3.3万亩,销售产品收入近3000万元,户均收入近9000元。今年全镇种植中药材3.2万亩,其中太子参种植面积2.3万亩、白术1800亩、头花蓼2100亩、其它木本、草本药材5000亩,预计产值3000万元。太子参、何首乌、头花蓼三个品种通过了国家GAP认证,是全国唯一拥有三个品种通过国家GAP认证的乡镇药材基地,其中头花蓼是第一个通过国家认证的苗药品种。近年来,镇党委、政府积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加强科技推广培训、科技示范与规范化管理,使中药村种植面积逐年增加,特别是主导品种太子参年商品交易量达1500吨,占全国太子参总产量的1|3强,跃居为全国第二大种植产区之一,其产品色泽好、质量优、饱满度高,深受各界药商的喜爱引领全国太子参市场价格。为把中药材产业做大做强,镇党委、政府切实做好引导和服务工作。一是成立了以镇长为主要负责人的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一名副镇长具体分管中药材工作,抽调6名干部常年负责中药材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二是给政策,在项目和商业贷款上向药材种植企业和生产大户倾斜,大力扶持中药企业、大户做大做强。三是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每年根据中药材生长季节,邀请专家到镇举办种植技术及科技培训,提高中药材种植水平。四是走“定单”农业之路推进中药材规范化、产业化步伐。头花蓼、何首乌、青蒿实现了订单种植模式“定单”农业让药农吃上了定心丸,保障了农民的利益又促进了中药材向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五是培育中药材市场,着力培养当地经纪人,扩宽销售渠道。牛大场镇中药材种植成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它不仅改变了耕作制度,提高土地的复种指数,还带动了周边地区及相关产业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现在我镇拥有资产100万元以上的药农就有3户,50至99万元的有22户,10至49万元的有128户,年纯收入5万元的不计其数,牛大场镇的中药材着实让农民的钱袋子鼓了起来,有力推动了全镇的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施秉县牛大场镇三元中药材发展有限公司简介贵州省施秉县三元中药材发展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