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题1-2饱和土孔隙比,比重,用三相草图计算该土的干重度、饱和重度和浮重度,并求饱和度为75%的重度和含水量(分别设,比较哪种方法更简便些)。解:已知:Gs=2.72设Vs=1cm3则习题1-7装在环刀内的饱和土样施加竖直压力后高度自2.0cm排水压缩到1.95cm,压缩后取出土样测得其含水量=28.0%,已知土颗粒比重,求土样压缩前土的孔隙比。解:设S=1,则则压缩后:则则习题1-8从甲、乙两地黏性土中各取土样进行稠度试验,两土样的液限、塑限都相同。但甲地黏土的天然含水量,而乙地黏土的,问两地黏土的液性指数各为多少?属何种状态?按照教材介绍的两种规范,该土的定名各是什么?哪一处更适于作天然地基?解:甲:流塑状态乙:坚硬(半固态)属于粉质粘土(中液限粘质土)乙土较适合作天然地基2-2如图2-38所示,有A、B、C三种土体,装在断面为10cm×10cm的方形管中,其渗透系数分别为问:(1)求渗流经过A土后的水头降落值;(2)若要保持上下水头差,需要每秒加多少水?图2-38习题2-2图解:(1)根据渗流连续原理,流经三种土样的渗透速度v应相等,即根据达西定律,得:又(2)2-3一种黏性土的比重,孔隙比=0.58,试求该土发生流土的临界水力坡降。解:2-4在图2-39所示的试验中:(1)已知土样两端水头差h=20cm,土样长度L=30cm,试求土样单位体积所受到的渗透力j。(2)若已知土样的=2.72,e=0.63,问该土样是否会发生流土现象?(3)求出使该土样发生流土时的水头差h值。图2-39习题2-5图解:(1)土样单位体积所受的渗透力(2)则土体处于稳定状态,不会发生流土现象。(3)当时,会发生流土破坏,水头差值为32cm时就可使土样发生流土破坏。2-5对图2-40所示的基坑,其底面积为20m×10m,粉质黏土层k=1.5×10-6cm/s,如果忽略基坑周边水的渗流,假定基坑底部土体发生一维渗流:(1)如果基坑内的水保持2m,求土层中A、B、C三点的测压管水头和渗透力。(2)试求当保持基坑中水深为1m时,所需要的排水量Q。图2-40习题2-5图解:(1)(2)若要保持水深1m,而故单位时间内抽水量为2-73-1按图3-50给出的资料,计算并绘制地基中的有效自重效应沿深度的分布曲线。如地下水因某种原因骤然下降至高程35以下,问此地基中的有效自重应力分布有何变化?并用图表示。(提示:地下水骤然下降时,细砂层成为非饱和状态,其密度=1.82g/cm2,黏土和粉质黏土因渗透系数小,排水量不多,可认为饱和密度不变)。图3-50习题3-1图解:41.0m:40.0m:38.0m:35.0m:水位降低到35.0m41.0m:40.0m:38.0m:35.0m:习题3-4有相邻两荷载A和B,其尺寸、相对位置如图所示,若考虑相邻荷载B的影响,试求出荷载中心点以下深度Z=2m处的竖直向附加应力。(习题课)图3-53习题3-4图解答:(1)A荷载作用下,A中心点O下的附加应力计算:对于Ⅰ:,,则有:,,查表3-2得:对于:,,则有:,,查表3-2得:所以:(2)B荷载作用下A中心点O下的附加应力计算::,查表3-2得:(线性插值);同理可得:;;所以:故有:习题课:第四章作业题P3344-1侧限压缩试验试件初始厚度为2.0cm,当垂直压力由200增加到300,变形稳定后土样厚度由1.990cm变为1.970cm,试验结束后卸去全部荷载,厚度变为1.980cm,(试验全过程都处于饱和状态),取出土样测得含水量,土粒比重为2.7.计算土样的压缩系数。解:P115(4-3)P115(4-2);由上式可知,又4-2在图4-35所示的地基上修建条形基础(墙基),基础宽度为1.6m,地面以上荷载(包括墙基自重)为200kN/m,基础埋置深度为1m,黏土层试样的压缩试验结果如表4-13所示。试求:(1)绘制自重应力沿深度分布曲线。(2)基础中点下土层中的附加应力分布曲线(绘制在同一张图上)。(3)基础中点的最终沉降量(用分层总和法,用100~200kPa的Es1-2计算,设沉降计算经验系数,粗砂可以按一层计算)。图4-35习题4-2图表4-13习题4-2表压应力/kPa100200300孔隙比e0.9520.9360.9248.(类似4-2)某条形基础的基底宽度b=4m,,理深d=1.4m,荷载及地基情况如题图4-6所示,黏士层总厚度为19.2m,黏土层的压缩曲线如题图4-7所示,试用分层总和法计算地基的最终沉降量。题图4-6计算题8图题图4-7计算题8黏土层压缩曲线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