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会唱歌的瓶宝宝托班教案一、设计思路探究性活动是幼儿自发的、自主学习、自由表达的开发性活动,积极有效的师生互动能不断地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事物的理解和推断往往比较局限,而老师此时就是他们的引导者、倾听者、推动者。在幼儿的个别化学习即区域活动中,我们发现我班幼儿在操作区探究“喂食”这一内容时,对放入瓶中的各种大小不同的豆与瓶壁碰撞时发出的不同声音这一现象很感兴趣。为了充分调动幼儿利用各种感官来感知:不同的东西在同一容器内会发出不同的声音;相同的东西由于数量不同在同一容器内也会发出不同的声音这一现象,以激发幼儿进一步探究事物现象与规律的愿望,为此,我们设计了“会唱歌的瓶宝宝”这一活动,以满足幼儿的探究需求。二、学习:会唱歌的瓶宝宝目标:1.感知物体之间碰撞会发出声音,尝试着听辨几种不同的声音2.了解几种常见食物的外形特征及人们食用它的益处3.培育幼儿对事物探究的兴趣材料:1.瓶子每人一个(内装米、黄豆、红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2.透明瓶一个糖若干沙子、小石头、小木块3.音乐伴奏带录音机过程:激发兴趣——操作体验——延伸活动(一)激发兴趣1、老师放音乐,合着音乐摇瓶子。问:瓶宝宝在干什么?2、你们想不想也让你的瓶宝宝唱歌(幼儿听音乐随意选择一瓶摇动,听声音)3、你们的瓶宝宝怎么会有声音的?4、老师摇几个瓶,问:怎么声音是不一样的?(幼儿讲述)(二)操作体验1、猜猜瓶宝宝里有什么?2、打开瓶盖看看里面是什么?(幼儿说一食物名,老师引导幼儿结合生活经验说说此物的外形特征及人们食用它的益处)3、幼儿交换瓶摇动,听辨不同物体发出的不同声音(幼儿模仿)4、还有什么东西装在瓶中它也会发出声音的?是什么声音?5、老师出示包装好的糖果瓶,老师摇动,问:你们猜猜里面是什么?(请一幼儿用摸、闻的方法猜)下载后可任意编辑6、老师拿去包装纸,验证幼儿猜的结果。你们想吃糖吗?(多吃糖好吗)(老师分糖给幼儿吃)(三)延伸活动1、老师摇空瓶,哎,我用劲在摇瓶,怎么没有声音的?2、老师介绍将空瓶和许多物品放在区角中,你们自己去试试、摇摇、听听感觉不同物体发出的不同声音,再想一想一样的物品在瓶中放得多、少发出的声音是一样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