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讲公有制企业改制•上讲小结•公有制企业的性质•消灭了私人产权吗?•对“公共过道”的经济分析•公有制企业改革的逻辑•实例分析上讲小结•资本:提供收入的资源的现值。•利息=不耐+投资机会+风险•不耐(impatiencetoconsume)•投资机会•行为由面对未来的决策来解释•补充1:“企业家才能”与风险/不确定性•补充2:市场体制/自由企业制度/契约经济公有制企业的性质(一)•思想和理论基础–“消灭私有制”和“重建个人所有制”?–保护私人拥有消费资料的所有权,消灭私人对于生产资料的所有权–所有劳动者成为国家工厂的雇员(列宁:《国家与革命》)•实践模式:国家所有制/集体所有制公有制企业的性质(二)•公有制“企业”的两个性质第一,自然人不得合法拥有生产性资料第二,非市场合约性•“没有可追溯的最终委托人”–委托人全部是抽象的机构,也就是全部是代理人•国家代理人•集体代理人•自然人不缔约关于公有制企业的解释•“委托-代理”链条太长?•代理成本太高?•所有权虚置或所有者缺位?•内部人控制?(谁是外部人?)•比较与参照:–市场经济国家的国有企业;–“基金经理资本主义”;•代理链条的可收敛的制度基础真的消灭了私人产权?•公有制企业同样要利用人力资源:人的天赋、努力、责任心、创造力与学习能力•有经济价值的人力资源天然属于个人的特性在公有制下没有被改变•计划公有制不承认私人产权的合法地位,但从来无法消灭事实上的私人产权•为什么制度替代品?–政治运动–行政等级制–物质刺激“公共过道”•观察一下“公共过道”吧–问题:公有的?私有的?–法律所有权与事实上的所有权分离–不受法律承认和保护的实际上的私人产权•经济分析:此类产权对行为的影响•放弃“因名责实”的思维方式计划还是市场?•计划公有制的一体性:–企业内的有计划与市场的无计划–社会化生产力与私有制的矛盾–超级国家公司=计划体制•实践的路径•所谓“价格改革与企业产权改革的分歧”•改价格体制就是改产权体制——科斯定律依然有效公有制企业改革的逻辑•引入市场竞争:出发点•从产品市场到要素市场•“剩余控制权”从行政机构逐步向企业家转移•过渡性激励机制:“控制权回报”——横店案例的理论结论•没有剩余索取权的控制权•新问题:重建企业家与剩余索取权之间的联系改制兵分五路(一)公有制企业与非公有制企业的竞争(二)公有资源与非公有资源缔结合约(三)公有制企业内的人力资本定价和缔约(四)处置资产存量(五)向市场开放国家垄断行业艰难的实践•公有制企业内人力资本定价:从直接定价到间接定价–有市场竞争力的薪水–年薪制–分享利润以及使分享利润成为一种“权利”–资本化的利润分享权–高管(经理)持股–经理层收购企业(MBO)•面对未来的产权改革与”存量界定悖论”案例1:埃通公司经理持股•背景–上海远通纺织机械厂,1995年前国家最好的纺织机械设备制造商–没有市场能力–扭亏还是破产?–上海纺织业背水一战:年薪制、竞争上岗、风险抵押、经理持股、期权期股–吴玲玲的故事案例1:埃通公司经理持股(续)进入破产程序的远通机械厂吴玲玲等33位经理出资100万元上海纺织控股集团出资1200万现金上海埃通有限责任公司(1300万股本金)7.7%92.3%其中:吴玲玲出资20万元(5万元自有,5万元自借,10万元纺织控股集团贷款)周副经理出资11万元;支部书记出资10万元;其余中层经理出资59万元,人均1.97万元。收购设备人员竞争待聘持股经理与零股董事长1997年方案案例1:埃通公司经理持股(续2)经理层出资持股100万股上海纺织控股集团出资1200万股上海埃通有限责任公司(万股本金)5.88%70.59%持股经理与持股董事长1998年方案吴玲玲等5位高级经理期股400万股行权期为3年23.53%2001年底结构案例2:四通MBO(背景)“经理层融资收购(MBO,ManagementBuyout)”是“杠杆收购(LBO,LeveragedBuyout)”的一种。所谓“杠杆收购”,是一种利用借债所融资本购买目标公司的股权,从而改变公司所有权结构、控制权格局以及公司资产结构的金融工具。在成熟的资本市场里,杠杆收购得到广泛的利用。一般而言,利用杠杆收购来重组目标公司的经济实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