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各大城市的历史名称现在的名称历史名称沈阳盛京丹东安东北京蓟,大都,中都,北平天津天津卫西安长安,(西京)乌鲁木齐迪化太原大卤,大夏、夏墟济南外名:泉城开封汴梁,东京洛阳洛水宝鸡陈仓徐州彭城南通通州南京建业,建康,江宁,白下,金陵等镇江润州常州毗陵(龙城外名)苏州姑苏杭州临安,武林等成都锦官城,简称:蓉福州三山,简称:榕城武汉江城九江浔阳长沙可能叫沙州重庆巴州昆明别称:春城基隆鸡笼广州别称:羊城南宁简称:邕柳州龙城,和常州一样的古都并称:四大古都:是最早把中国历代主要古都并称的说法,四大为西安、洛阳、南京、北京。五大古都:1920年代在学术界出现了把开封列为古都之一,形成五大古都的说法:西安、洛阳、南京、北京、开封。六大古都:1930年代,开始有把杭州加入古都之列的六大古都说法,并影响很大,包括:西安、洛阳、南京、北京、开封、杭州。七大古都:1988年,地理学家谭其骧提议安阳为大古都,后安阳被认定为第七大古都,因此就有了七大古都之说:西安、洛阳、南京、北京、开封、杭州、安阳。东南西北中国京都:首都在中国又称为京城、京都、京畿、京师等。中国重要王朝的京都在民间被按照方位顺序进行分类。东京(今开封,历史上又称“汴梁”“汴州”)、东都(洛阳,古又称“洛邑”)南京(今南京,历史上又称“金陵”“江宁”“天京”)西京(今西安,历史上又称为“长安”“京兆府”,附近同一地区另有一古都咸阳)北京(今北京,历史上称为“燕京”“北平”)近代以来,少数民族政权被认为是中国历史内同汉民族政权一样平等的一部分,所以上面所提到的东西南北中国首都并不具有历史学意义,而是一种民间的变称。由于各个朝代所管辖的具体区域有所不同,所以这些称呼所指代的城市也各有差异。比如,宋代的都城是东京汴梁(今开封),另有西、南、北三都:西京洛阳,南京商丘,北京大名。而同时期管辖中国另一部分区域的辽代也有类似的称呼:东京辽阳府(今辽宁辽阳),西京大同府(今山西大同),南京析津府(今北京),中京大定府,上京临潢府。同一个城市在不同朝代也有不同的名称,比如南京在东吴及南宋之初称东都,而在五代十国的吴国称西都。各大古都:由于中原地区是中华文化的发祥地,西安、洛阳、南京、北京、开封、杭州、安阳七大古都中,有三个位于今河南。西安(周、秦、汉、隋、唐等十三个王朝)、洛阳(夏、商、周、汉)、南京(明、中华民国)、北京(元、明、清、中华人民共和国)、安阳(商后期)四大古都都曾作为全国性政权的中国的首都。安阳作为商后期的首都基本可以定论,但是商早期和中期的都城,目前史学界说法各异,但是可以肯定不在安阳。此外夏朝仅见于文献记载,并没有任何出土文物能证明夏朝的存在。定都南京的东晋、定都杭州的南宋等朝代,是处于分裂时期的中国汉族政权,而定都洛阳的北魏、定都北京的金则是处于分裂时期的中国少数民族政权。不过,东晋、南朝、南宋是中国处于分裂时期的华夏正统政权。七大古都的历史介绍(按音序):安阳上古三皇五帝时代,颛顼、帝喾两位帝王在安阳境内建都。殷商后期为商都殷墟。汉末以后,以邺城为中心的安阳先后成为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六个王朝的都城。北京北京为五朝帝都(辽、金、元、明、清):春秋战国时期为燕国国都,当时称为蓟。辽代为陪都,称燕京。金朝(1115年-1234年)自金世宗起至1217年为中都。元朝为大都。明朝自永乐帝起改称北京,为京师。清朝入主中原后亦把北京作国都。中华民国北洋政府时期,当时称北京,北伐成功后新的国民政府在南京成立,北京改称北平。现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杭州杭州在五代十国时期为吴越国之首都。金朝灭北宋后,皇族赵构逃往南方,令当时称为临安的杭州成为南宋都城。开封开封,简称汴,古称“汴州”“东京”“大梁”。是中国多个重要王朝的首都。战国时期,魏国建都于此,称“大梁”,冶铁业发达,十分繁荣。后历经黄河水患和战乱,几乎沦为废墟,极度衰败。五代十国时期国家四分五裂,开封地理条件非常适宜农业经济发展,作为一统天下的基础,先后成为后梁、后晋、后汉及后周的国都。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