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一年级语文《姓氏歌》优质课教案《姓氏歌》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姓氏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诵读《姓氏歌》认识12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认识部首“弓、钅”。过程与方法:通顺、流利、有节奏的朗读课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诵读《姓氏歌》,了解中国人的传统姓氏文化。培养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教学重点采用多种方法诵读《姓氏歌》,正确、规范姓氏读法。教学难点了解姓氏。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教学准备课件第1页共10页教学过程设计(含各环节中的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及设计意图)教学过程一、指导书写,掌握笔顺1.复习写字姿势。(“三个一”)2.动画演示生字的笔顺,学生一边观察一边用右手模仿书空。3.观察例字:看一看,每一个笔画占田字格的什么位置。4.教师范写,请同学们当小老师给老师讲一讲每一个笔画应该占田字格的什么位置。遇到学生说不准的地方,教师重点讲解。(如:国——方框儿要稍微大一些,竖画要直,“玉”字要写得小,里面的一竖写在竖中线上;双——两个“又”在写的时候要注意变化,左边的捺要变成点,稍稍比右边的“又”小;王——笔画少,注意竖写在竖中线上,第二横要写在横中线上,稍短,第三横最长,稳稳托住上面的笔画。)5.学生完成书中的写字练习,先书空笔顺,再观察每一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重点看清难点笔画的写法,然后描红,最后练习书写。(提醒学生注意写字姿势。)6.教师巡视,对个别学生进行指导。7.利用投影仪进行书写展评,鼓励学生多观察,掌握生字的写法。【设计意图:本环节采用动画演示、课本观察、集中讲解、教师示范、自由练写等方法指导学生书写,并针对关键笔画进行了反复强调,使学生准确掌握每一个汉字的书写,为后续的书写打下坚实的基第2页共10页础。】本课作业板书设计2《姓氏歌》教学设计教材来源:小学一年级《语文》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XX年版内容来源: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一组主题:识字课时:共1课时授课对象:一年级学生目标确定的依据:1.基于识字写字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要正确,字写规范、端正、整洁。2.基于阅读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诵读儿歌,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教材分析:第3页共10页本课是根据传统蒙学读物《百家姓》编写成的韵语识字,将一些常用姓氏寓于琅琅上口的儿歌之中。全文共两小节,第一小节前4行采用一问一答,分别以自我介绍和介绍他人的方式引出姓氏“李”和“张”,后两行采用三字一句的形式介绍了两组音近姓氏“胡、吴”“徐、许”。第二小节列举了《百家姓》中排名靠前的八个姓氏,以及“诸葛、东方、上官、欧阳”四个复姓,说明中国姓氏之多,以及中国姓氏的多样性。全文读起来节奏明快,易于理解和背诵。本课渗透了中国传统姓氏文化,介绍的姓氏大多以民间约定俗成的方式称说,主要有分解部件和偏旁称说两种方法,体现了合体字的特点。课后练习中还提到了以组词来介绍姓氏的方法。教学时,要借助介绍姓氏达到识字的目的,同时鼓励学生运用于生活实践中。学情分析: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和独立识字的能力,是《语文课程标准》着力强调的基本理念。因此,本节课以自主交流、游戏互动为方式,努力将学生的识字愿望与《语文课程标准》理念相结合,引导学生"学习独立识字"。同时,在识字的过程中熟读成诵,这样不仅积累了姓氏知识,还激发了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姓、氏、李”等12个生字和弓字旁、走字旁、金字旁3个偏旁;会写“姓、什、么”等7个字。2.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能运用合适的方法,向他人介绍自己的姓氏,对中国的姓氏第4页共10页文化产生兴趣。评价任务:1.通过指名读、交流、领读、自由读、小组读、开火车读、拆字、组词等方法认识12个生字和弓字旁、走字旁、金字旁3个偏旁;采用动画演示、课本观察、集中讲解、教师示范、自由练写等方法正确书写7个字。2.通过自读、齐读、指名读、小组合作、交流、游戏、比赛等正确朗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