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初中数学课件大全(5篇)1.初中数学课件一、教学目的1.通过对多个实际问题的分析,使学生体会到一元一次方程作为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的作用。2.使学生会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题。3.会推断一个数是不是某个方程的解。二、重点、难点1.重点:会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题。2.难点:弄清题意,找出“相等关系”。三、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一本笔记本1.2元。小红有6元钱,那么她最多能买到几本这样的笔记本呢?解:设小红能买到工本笔记本,那么根据题意,得1.2x=6。因为1.2×5=6,所以小红能买到5本笔记本。(二)新授问题1:某校初中一年级328名师生乘车外出春游,已有2辆校车可以乘坐64人,还需租用44座的客车多少辆?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让学生思考后,回答,老师再作讲评)算术法:(328-64)÷44=264÷44=6(辆)。列方程:设需要租用x辆客车,可得。44x+64=328(1)解这个方程,就能得到所求的结果。问:你会解这个方程吗?试试看?问题2:在课外活动中,张老师发现同学们的年龄大多是13岁,就问同学:“我今年45岁,几年以后你们的年龄是我年龄的三分之一?”通过分析,列出方程:13+x=(45+x)。问:你会解这个方程吗?你能否从小敏同学的解法中得到启发?把x=3代人方程(2),左边=13+3=16,右边=(45+3)=×48=16,因为左边=右边,所以x=3就是这个方程的解。这种通过试验的方法得出方程的解,这也是一种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也可以据此检验一下一个数是不是方程的解。问:若把例2中的“三分之一”改为“二分之一”,那么答案是多少?动手试一试,大家发现了什么问题?同样,用检验的方法也很难得到方程的解,因为这里x的值很大。另外,有的方程的解不一定是整数,该从何试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起?如何试验根本无法人手,又该怎么办?四、巩固练习教科书习题五、小结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怎样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谈谈你的学习体会。2.初中数学课件一、教学目标1.了解公式的意义,使学生能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初步培育学生观察、分析及概括的能力;3.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公式来源于实践又反作用于实践。二、教学建议(一)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通过具体例子了解公式、应用公式。难点:从实际问题中发现数量之间的关系并抽象为具体的公式,要注意从中反应出来的归纳的思想方法。(二)重点、难点分析人们从一些实际问题中抽象出许多常用的、基本的数量关系,往往写成公式,以便应用。如本课中梯形、圆的下载后可任意编辑面积公式。应用这些公式时,首先要弄清楚公式中的字母所表示的意义,以及这些字母之间的数量关系,然后就可以利用公式由已知数求出所需的未知数。具体计算时,就是求代数式的值了。有的公式,可以借助运算推导出来;有的公式,则可以通过实验,从得到的反映数量关系的一些数据(如数据表)出发,用数学方法归纳出来。用这些抽象出的具有一般性的公式解决一些问题,会给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带来很多方便。(三)知识结构本节一开始首先概述了一些常见的公式,接着三道例题循序渐进的讲解了公式的直接应用、公式的先推导后应用以及通过观察归纳推导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整节内容渗透了由一般到特别、再由特别到一般的辨证思想。三、教法建议1.对于给定的可以直接应用的公式,首先在给出具体例子的前提下,老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清楚地认识公式中每一个字母、数字的意义,以及这些数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在具体例子的基础上,使学生参加挖倔其中蕴涵的思想,明确公式的应用具有普遍性,达到对公式的灵活应用。2.在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认识有时问题的解决并没有现成的公式可套,这就需要学生自己尝试探求数量之间的关系,在已有公式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和具体运算推导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新公式。3.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学生应观察哪些量是不变的,哪些量是变化的,明确数量之间的对应变化规律,依据规律列出公式,再根据公式进一步地解决问题。这种从特别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别认识过程,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初中数学课件一、教学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使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