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四时田园杂兴》(4篇)[宋]范成大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1初夏时节,金灿灿的油菜花和绿油油的水稻构成了一片鹅黄嫩绿的田野,成片的油菜花像给田野盖上了一层金黄色的被子,闪闪发光。沾着露珠的水稻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更加青翠娇嫩。天刚刚蒙蒙亮,男人们就戴上草帽扛着锄头到田里去了,犁地时,他们不时抬起头看着这些水稻,想着:“快快长大吧,水稻。”今年就能有个好收成了。中午,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虽然,男人们不停地用毛巾擦着脸上的汗,但是汗水还是不停的掉落下来,落在了脚下的土里,真是应了那句话:“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男人们下地后,女人们也没有闲着,打扫庭院,照料牲畜,看管孩子。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果然如此,你瞧,小孩们因为不懂耕田,也不懂搓麻,所以孩子们就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地凑在一起,一个扶瓜苗,一个填泥土,一个浇水,还挺像模像样的。他们看着栽好的绿色小瓜苗,心里想着结出大大的瓜,不禁高兴的唱起歌来:“小瓜苗,快长大,结出的瓜儿甜又大。”到了晚上,忙了一整天的女人还要在灯光的陪伴下搓麻,准备用来织成衣物。到了月明人静的深夜,劳累了一天的人们伴着一声声此起彼伏的虫鸣声,进入了甜美的梦乡。12在一个山脚下,有一座低矮而简陋的房子。里面住着一对夫妇,他们有着一对聪明可爱的儿女。一家人甜甜蜜蜜,十分温馨。这天,天刚蒙蒙亮,丈夫就从睡梦中醒来,悄悄地走出门,拿上犁,赶着家里那头忠厚老实的老黄牛犁田去了。这老黄牛虽上了年纪,但脚步仍然十分轻快,它甩着尾巴“扑嗒扑嗒”地走到田里,在前面走着,丈夫在后面拿着犁,还不禁吆喝起来,声音雄浑又有力。过了一会儿,妻子也醒来了。她开始做起饭来,烟囱里冒着缕缕炊烟。做好饭后,她就匆匆忙忙地去给丈夫送饭了。她远远地就看见田里一头牛和一个高大的身影,听见响亮的吆喝声。到了田边,丈夫正满头大汗地吆喝着牛犁田,牛喘着粗气,一步一步地走着。一块块、一排排的泥土都被翻了过来,整齐地排列着。丈夫看见妻子,便牵着牛上了田。妻子忙从篮子里掏出手帕,给丈夫擦汗,又拿出一张饼,递给丈夫:“来,趁热赶紧吃了。”接着,农妇又把黄牛拉到一旁的青草地上吃草,就又回家照顾孩子去了。劳动虽然忙碌而又艰苦,但他们从中感到了莫大的快乐。这时,其他人家也开始劳作了。孩子们干不了大人那样的农事,但他们也想体会劳动的乐趣。夕阳西下,儿女俩一个捧着几棵碧绿的瓜苗,一个吃力地扛着锄头来到田里,在一棵桑树的阴凉处下,准备种丝瓜。说干就干,他们拿起锄头,“嘿嗖嘿嗖”地叫着,使出吃奶的劲儿,才挖出了一个小坑。他们俩先小心翼翼地放进一棵瓜苗,再轻轻地把土填上,接着插上一根长长的竹竿,好让瓜更好地生长,最后浇上水。两刻钟的时间,他们终于把所有的瓜苗都种完,也早已是满头大汗、满身泥土。他们多么希望丝瓜能够早早成熟,好品尝到丰收的喜悦啊!想到这,他们不禁甜甜地笑了。2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丈夫和儿女们早已睡熟了。这时,勤劳的农妇还在微弱的烛光下搓麻绳,那一根根的绳子在她粗糙的手上,来回地搓动,慢慢地搓成粗麻绳,好用来做衣裳。搓着,搓着,搓得农妇的手心红肿起来,可她也不敢发出半点声响,生怕吵醒了孩子们。搓好麻绳后,她疲惫地躺到床上,很快就睡去了。这一天的劳动平凡、忙碌而又艰苦,但她却感到这一天是那么充实,那么快乐……3公鸡“喔喔”地打鸣,小鸟唧唧喳喳地在树上唱歌,新的一天就这样开始了。一大早,张大爷一家就开始工作了。张大爷虽然已年过花甲,但身体非常健康,一家九口过得非常美满充实。全家人吃完早饭就开始工作了,张大爷和他的三个儿子下地工作;勤劳能干的大儿媳妇在原子里浇花,喂养家畜;心灵手巧的二儿媳妇在家里织布防线;张大娘则在烧火作饭,等到中午给张大爷他们送去;而两个小孙子不会纺织也不会耕田,只好在桑树阴下学着大人的模样锄草种瓜。张大爷家种了许许多多的庄稼,麦田里开出了雪白的麦花,各种菜花稀稀拉拉的开了一地;落叶乔木(初春开花,有白,红等颜色,香味很浓,果实味酸网,俗称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