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场职工队伍不稳定的原因探讨及对策团场职工队伍不稳定是当前困扰团场实现“发展壮大团场经济、致富职工群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历史进程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谨就团场职工队伍不稳定的原因和所应采取的对策作一初步探讨。一、团场职工队伍现状及职工队伍不稳定带来的不利影响。1.团场职工队伍的构成,在少数民族成分居多的团场,本地土生土长的职工比例较大,职工队伍稳定性较高。而以汉族为主体的团场职工队伍的稳定性就差强人意,部分团场职工中引进人才、劳务工、外来临时工、季节工已占到职工总数的五分之三左右,北疆部分团场外来职工已达职工总数的三分之二以上。大量内地职工进入团场,为团场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和活力,但职工队伍的稳定性较差,这类职工外流率高的可达80%,留下的能达到20%就不错了。可是,职工队伍的稳定性问题已成为一个重要问题。2.职工队伍不稳定带来的负面影响。团场职工队伍不稳定主要是人员流动性强,这种流动性可分为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只有组织的流动和盲目流动两大类。不管是有组织的流动或是盲目流动,给团场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总的来说,有以下几方面:(1)职工队伍不稳定、流动性大造成团场劳动力市场供需矛盾突出。由于劳务工和自流劳动力大量的流进流出,使团场的劳动就业市场一年内呈现出以下几个特征:①劳务工和其他劳动力大量涌入,团场劳动就业市场供需缓和,逐步达到供需基本平衡再到供给大于需求②劳务工和其他劳动力大量流出或外流,就使团场劳动就业市场处于一种严重的失衡状态,供给小于甚至远小于劳动力需求,造成连队大量土地无人承包,企业因人手不够被迫停办、停产,给团场经济发展带来严重的影响。(2)职工队伍不稳定,造成大量引进人才外流,使团场专业技术人员严重缺乏,即降低了团场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又使团场的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出于一种粗放经营、科技含量低、产品技术附加值少的状态,使团场的科技兴团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目标成为空话。专业技术人员大量外流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导致出现农业生产连队技术员不懂技术、医院医疗水平下降、学校教学难以正常维持的局面。从危害的程度来讲,大量专业技术人员外流对团场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的损失和危害是根本性和长远的。(3)职工队伍不稳定,大量管理人员外流,使团场基层单位高素质高水平的管理人员大大减少,使基层单位出现“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被动局面。(4)职工队伍不稳定,大量人员外流,引起人心不稳和社会不稳,综合治理难度加大。以学校为例,目前团场学校劳务工和流动人口子女占全校学生数60%以上,北疆部分团场甚至高达80%,基于流动人口的流动性和不稳定性使学校在校生人数大起大落,给学校管理、教1学、教育带来了极大不便。二、职工队伍不稳定的原因探讨。造成职工队伍不稳定原因与整个农业市场环境紧密相关,特别是近几年国内外棉花市场价格大幅下滑,一些农产品供过于求;团场在改革、改制过程中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的重新组合和调配,相当部分团场效益整体下滑,职工收入大幅下降都是造成职工队伍不稳定的因素。具体来讲,有以下几点原因:1.从根本上说,吸引人才,留住人心是市场经济条件经济利益最大化的驱动作用。“孔雀东南飞”的现象是因沿海地区处在改革开放的前沿,有着良好的工作环境和诱人的经济收入。而相当部分团场在实现“二次创业”的过程中经济社会发展却走向低谷,有的团场以连续多年亏损,负债率都超过百分之百。从一保生产,二保吃饭这一最起码的要求来讲,困难团场都无法做到,生活水准大不如前。经济利益的驱动作用没有了,团场对职工没有了吸引力,穷则思变,变则通,部分职工(劳务工和季节工人选择了外流)向经济条件较好的团场和地方流动,就再正常不过了。2.团场改革改制,实现二次创业过程中要减员增效,就业环境不容乐观,就业竞争压力大是造成职工队伍不稳定的第二个原因。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竞争和“入市”后的需要,目前团场都在改善农业产业结构,适应市场竞争和需要上下了很大功夫,特别是管理体制上由吃大锅饭,职工一切都由政府或企业包下来转变为租赁经营和两费自理。改革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