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说课设计(1)教材分析比例的知识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这部分知识是在学习了比的知识和除法、分数等得基础上教学的,是本套教材教学内容的第四单元。而本节课内容是这个单元的第一课时,主要属于概念教学,是为以后学习比例,解比例,讲解正、反比例做准备的。学生学好这部分知识,不仅可以初步接触函数的思想,而且可以用来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具体的问题。(2)学情分析比例这部知识是在学习了比的知识和除法与分数关系的基础上教学的,属于概念教学,为以后解比例,讲解正、反比例做准备的。学生学好这部分知识,不仅可以初步接触对应函数的思想,而且可以用来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具体的问题。(3)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理解比的意义,会读、写比;认识比的各部分名称;掌握求比值的方法,能准确地求出比值。过程与方法理解比、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通过观察,让学生懂得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比较、分析、抽象、概括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他们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4)重点、难点重点:掌握比的意义,建立比的概念,能准确地求出比值。。难点:区分开比、除法和分数的关系(5)教法、学法根据本节教材内容和编排特点,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主要让学生在“计算——观察、比较——概括——应用”的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练习设计主要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巩固新知,主要是为学生本节课的学习作准备以及增强学生对比例意义的理解;第二层次是达标测试,有所难度,为了让学生掌握知识的本质;第三层次是课后练习,它具有启发作用,引领学生去探究和发现规律。(6)说教学过程1.情景导入师:人的身体各部分之间有一些有趣的关系?例如:将拳头翻滚一周,它的长度与脚的长度的比大约是1:1;身高与双臂平伸长度的比大约也是1:1;身高与胸围长度的比大约是1:2;脚长与身高长度的比大约是1:7……你们知道这些有趣的比有什么用处吗?比如你到商店去买袜子,只要将袜底在你的拳头上绕一周,就会知道这双袜子是否适合你穿;如果你是一个侦探,只要发现了罪犯的脚印,就可估计出罪犯身材的大致高度……这里,实际上是用这些比去组成一个一个有趣的比例去计算的。你想知道什么叫做比例吗?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比例的意义”。用学生感兴趣的身体上的许多有趣的比和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联系起来组成比例,用形象直观的例子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渗透学习目的教育。这样引出课题,让学生在跃跃欲试的情绪下进入新课的学习,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使学生带着问题主动地参与本课新知识的学习。2.探索发现(一)教学比的意义课件出示信息窗一,学生观看大屏幕提问:从屏幕中你获得哪些数学信息?(学生回答)根据这两个条件可以提出什么问题?怎样解答?今天我们再学习一种新的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的方法,这就是比。下面我们来共同理解比的意义。1、初步理解比的意义。怎样用算式表示赵凡的头长和身高的关系呢?求头长是身高的几分之几,可以说成头长和身高的比是25比160。求身高是头长的几倍,可以说成身高和头长的比是160比25。比较25比160,和160比25?小结:说两个数量进行比较要弄清谁和谁比,谁在前、谁在后,不能颠倒位置,否则,比表示的具体意义就变了。2.教学比的读写法、各部分名称、求比值的方法及比与除法、分数的联系。比的写法、读法。100比2记作100∶2请学生练习写比。(注意:比的中间是两个小黑点)比的各部分名称。比的前项、后项、比号,对比指出各部分名称。(二)进一步理解比的意义赵凡3分钟走了330米,怎样用算式表示赵凡的行走速度?汽车的速度又可以说成哪个量和哪个量比。又可以怎么说?(三)建构比的意义1.从上面两个例子可以看出,什么叫做比?你是怎么想的呢?两个数的比是表示两个数之间的什么关系?(学生归纳后课件出示: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2.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求比值方法。练习:说出下面各比的前项和后项,再求出比值4:58:40.5:1a.学生独立完成b.指明学生汇报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