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数分裂》教学设计刘阳一、教材分析《减数分裂》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中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这一部分内容在高中生物知识中有重要的作用,本节内容连接着必修一学过的有丝分裂的知识,同时是理解遗传学两大规律的细胞学基础,也为选修模块中胚胎工程的技术手段做铺垫。所以本节内容既是本章的重点也是全书的重难点之一。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可以对细胞分裂的种类有更加全面认识,为以后知识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二、教学目标1、说出减数分裂的概念。2、阐明减数分裂产生染色体数量减半的精细胞或卵细胞。3、运用教具,模拟减数分裂过程,说明染色体和DNA的变化规律。4、区别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图像。5、深化对事物发展的认识,认同生命连续性观点。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阐明减数分裂产生染色体数量减半的精细胞或卵细胞。难点: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变化规律。四、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高一学生,学生通过对《有丝分裂》内容的学习,对染色体、染色单体的变化有一定的了解,更容易进入本节内容。而且经过必修一的学习,学生的逻辑思维,分析判断和归纳总结的能力有一定的提高,有利于本节内容的学习。但是学生的空间抽象、识图能力较弱,而这一节的内容相对来说非常抽象,可能对学生来说是一种能力的挑战。五、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学习法、讨论法、演示法、归纳法、比较法。六、课时安排:2个课时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活动:请学生观看胚胎发育的视频,设置问题串,引出减数分裂,导入新课。学生活动:观看视频,回答问题。设计意图:利用视频直观、生动的特点,引起学生关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二)预习验收,形成概念1、减数分裂的概念教师活动:师生共同完成学案上有关减数分裂概念的学习。学生活动:提前完成学案的预习内容,分组回答,其他小组同学进行评价。教师活动:教师进行肯定,并提出问题。学生活动:深化理解,回答问题。设计意图:学案上的预习可以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学之间相互评价,形成良好的课堂学习气氛,学生主动学习概念,顺利完成第一个教学目标。(三)构建模型,获得新知2、精子的形成过程教师活动:课前每个小组分发构建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教具和白板,并介绍这些用具的用途。学生活动:学生观察教具,思考教具的使用方法。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18第二自然段,结合学案,说出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联会、四分体的概念。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完成学案内容。设计意图:培养学生阅读、归纳、总结的能力。教师活动:组织学生利用教具在白板上表示出这三个概念。学生活动:每个小组同学各自进行演示。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利用模型区分姐妹染色单体、非姐妹染色单体、同源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并进行相应训练。学生活动:完成学案内容。设计意图:师生用模型构建重要概念,为学生构建减数分裂过程做奠定基础教师活动:模型构建减数分裂过程(精子形成为例)组织学生以体细胞染色体数2n=4的生物为例,小组进行讨论,并构建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学生活动:小组讨论,构建模型。教师活动:在学生建模过程中,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了解他们的想法并对其进行积极的评价。学生活动:建模后,小组代表展示并解说构建的减数分裂染色体变化的过程,其他同学质疑,小组代表解答。教师活动:在学生表达时教师给予合理的评价及鼓励。设计意图: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增进学生间交流与合作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严谨的思维方式。(四)归纳总结加深理解教师活动:教师播放幻灯片,请学生总结精子形成过程,最后分组进行总结。学生活动:学生通过幻灯片、学案与老师共同梳理、总结精子形成过程的知识要点。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归纳总结的能力。3、小结: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联会;四分体中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发生交叉互换;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减数第二次分裂:染色体不再进行复制,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的子染色体分别移向细胞两极。教师活动:根据减数分裂的过程,请小组完善自己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