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辩论赛提问阶段技巧提问阶段的原型是大学辩论赛中的盘问,但又有所改变,大学辩论赛中的盘问,更多的是提问的辩手可以在限定的时间内根据对方的回答不停的追问,双方围绕焦点问题你来我往,十分激烈,效果就类似于“奇葩说”中的奇袭,可观赏性比较强,最后,攻击一方还会有一个盘问小结,总结和巩固本阶段的战果。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关于辩论赛提问阶段技巧,欢迎借鉴参考。充分利用时间前面介绍了,提问阶段的提问者时间通常是20秒,20秒问出一个问题,好多辩手觉得时间好长,用不完,问题还不就是一两句话,问出去就完了,时间通常还剩下一半。对方的回答也是草草了事,几句就回答完坐下,时间可能也就用了十多秒,本来攻守双方加起来一分钟的一问一答时间,往往不到半分钟就结束了,效果可想而知。现有规则下,较为有利的做法是,一定要把时间充分利用起来,尽可能不要浪费,因为辩论场上,发言都是要计时的,时间因为有限所以宝贵,要尽可能将给定的时间全部利用。事实上20秒的时间并不长,攻方可以选择先强调或者论证一下自己的观点,最后抛出准备好的问题,也可以做好铺垫层层递进,最后引出问题,到最后会发现,20秒的时间好短,大有不够用的感觉。至于回答的一方,40秒的时间,回答问题的过程就是驳斥对方并阐述本方观点的过程,如果经过了充分的准备,对方的问题虽然可能不会提前知道,但涉及的辩点肯定已经烂熟于心了,在这个辩点上,本方的立场如何,理由有哪些,应该是张口就来的,所以40秒的时间,可以用10到15秒的时间有针对性地回答和反驳对方的问题,之后就可以主要阐述本方在这个辩点上的立场了。总之一句话,用时一定要充分。问题要精心设计提问阶段与自由辩论不同,自由辩论可以根据情况,临时组织语言针对辩点提问,但提问阶段想要精彩一定要提前设计。每个队三名辩手,一共能够问出三个问题,问题之间可以采取“并列式”或者“递进式”两种。“并列式”就是问题之间是独立的,没有内在联系,案例论辩赛1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辩点都非常集中,一般不会超过三个,可以根据案例的实际情况,每个辩点设计一个问题,为自由辩论全面出击做准备。“递进式”问题之间呈递进关系,第一个问题为下一个问题埋下伏笔。下面分别举例介绍:第一,“并列式”问题。由于提问阶段的规则设置,如果问题之间是独立的,就意味着下一个站起来提问的队友,提出的是新问题,是不会去回收上一个问题的,或者即使会简单反驳也不会深入,毕竟20秒时间很有限,还要提出自己的问题,所以“并列式”的问题,真正的是每一个问题都是收不回来的。也就是说,无法通过对方的回答为自己的问题加分,这种情况下提问方的问题如何才能达到好的效果呢?那就是要把问题本身设计得足够精彩,在问题问出的那一刻,就让观众和评委觉得,不论对方如何回答,提问方的观点都是对的。也就是说,问题问出之后,效果就达到了。例如,曾经有一个案例,A在雨夜持长木棍追打B,B在逃跑的过程中跑上河堤不慎落水,落水后会游泳的B没有马上挣扎呼救,A将长木棍伸向落水的B,B游开躲避,最后A独自离开,B体力不支后溺水身亡。控辩双方的观点是,A是否构成犯罪。这个案例设涉及不作为犯罪,辩点主要有先行行为、因果关系和主观预见可能性几点,当时控方设计出了三个并列的问题,但都比较巧妙,分别为:1.我国刑法第16条明确规定,意外事件中的行为在客观上造成了损害结果,即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具有因果关系,您方立论说B的死亡是个意外事件,那就是说您方承认了A的行为与B的死亡结果之间有因果关系了?这个问题是控方预测辩方肯定会将B的死亡定性为意外事件,并且也肯定不会承认B的死亡与A的行为有因果关系,因此找出其自相矛盾的地方,设计这个问题,问出之后,辩方面临两难:否认因果关系就是否认了意外事件,自相矛盾,如果承认有因果关系,就相当于承认了对方观点,怎样回答都是错,由于是找准了其理论的矛盾点,因此该问题问出来,效果就达到了。2.您方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