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二)主备人:彭鹏(滕州一中)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A:知道)。(2)两对相对性状与两对等位基因的关系(B:识记)。(3)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F2中的性状分离比例(B:识记)。(4)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C:理解)。(5)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C:理解)。2.能力目标(1)通过配子形成与减数分裂的联系,训练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2)通过自由组合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及有关习题训练,使学生掌握应用自由组合定律解遗传题的技能、技巧。二、教学重点及实施方案1.重点(1)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3)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2.实施方案(1)结合减数分裂过程精讲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及实质。(2)使用挂图、投影、多媒体进行直观教学。(3)使用表格进行归纳总结。三、难点•突破策略1.难点:*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2.突破策略(1)使用多媒体课件形象的体现由于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导致性状的自由组合。(2)应用概率知识让学生理解不同配子的随机组合,从而出现性状比例9:3:3:1。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五、学法指导•考纲考情本节内容与前面知识联系非常密切,在教学中指导学生边复习回忆所学内容,如减数分裂、生殖、发育、基因及基因对性状的控制等,边理解掌握孟德尔杂交试验现象及解释、测交验证、本质等,最终理解外在现象和内在本质相统—的观点,同时也为以后学习“生物的变异”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考纲要求三年考情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II2011海南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II2012天津,2012福建,2012浙江,2012山东,2012广东,2012江苏,2011新课标全国卷,2011北京,2011福建,2011山东,2010新课标全国卷,2010安徽,2010北京,2010福建,2010山东六、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复习提问自主学习,落实巩固一、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第一课时教师列出如下讨论题纲:(1)孟德尔以豌豆的哪两对相对性状进行实验的?(2)片代的表现型是什么?说明了什么问题?(3)F;代的表现型是什么?比值是多少?为什么出现了两种新的性状?(4)分析每对性状的遗传是否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学生展开热烈的讨论并自由回答,教师不忙于评判谁对学生回忆、看书等,给出准确规范的答案。学生回答后,老师点评学生活动:阅读并分析教材P9。复习旧知、预习新知常态化,从而强化知识的识记和落实谁错,出示挂图“黄色圆粒豌豆和绿色皱粒豌豆的杂交试验”,对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指导分析:一、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和F2的表现型及比例(1)F1的表现型是。(2)F2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二、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中每对相对性状的比例F2中黄色•绿色二,圆粒.皱粒二,该比例关系说明。3.亲本改变对子代的影响如果亲本的杂交实验改为P:纯合黄色皱粒X纯合绿色圆粒,那么Fl、F2的性状表现及比例与上述杂交实验相同吗?。二、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教师列出如下讨论题纲:(1)孟德尔研究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是位于一对还是两对同源染色体上?(2)孟德尔假设黄色圆粒和绿色皱粒两纯种亲本的基因型是什么?推出F代的基因型是什么?(3)片代在产生配子时,两对等位基因如何分配到配子中?产生几种配子类型?(4)样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各是什么?数量比为多少?教师给予肯定并鼓励。教师强调:(1)黄色圆粒和绿色皱粒这两对相对性状是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的,这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不同的同源染色体上,其中用Y表示黄色,y表示绿色;R表示圆粒,r表示皱粒。因此,两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YYRR和yyrr。(YyRr)产生配子及其结合(1)F1产生的配子:①雄配子种类及比例:YR:yR:Yr:yr=1:1:1:1。学生活动:阅读并分析教材P10O学生讨论、总结归纳并争先恐后回答三、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②雌配子种类及比例:YR:yR:Yr:yr=l:l:l:l。(2)F1配子的结合:①结合是随机的。②结合方式有16种。2.写出F2四种表现型对应的基因型及其比值⑴黄色圆粒:1YYRR:2YYRr:2YyRR:4YyRr(2)黄色皱粒:IYYrr:2Yyrr(3)绿色圆粒:IyyRR:2yyRr(4)绿色皱粒:lyyrr三、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孟德尔用两对相对性状的豌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