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1学年厦门杏南中学上学期初二年阶段性测试物理试卷一、选择题:共24分(每题2分)1.一名粗心学生的测量记录中忘记写上单位,下列记录结果中,哪一个数据的单位应该是米?()C.一本字典的厚度为3.52.坐在逆水航行的轮船中的乘客,认为自己是静止的,他选择的参照物是()A.河岸上的树B.迎面驶来的船C.船舱D.河水3.如图1所示,为了使道路交通更加通畅,厦门市几条主干道架设了高架道路,高架道路的路面铺设“海绵”沥清,部分路段两侧设有高3m左右的透明板墙,铺设“海绵”沥清和安装这些板墙的主要目的是A.减小车辆噪声污染B.保护车辆行驶安全C.美化厦门交通环境D.防止车辆尾气扩散4.两位同学在隔壁房间里,同时唱同一首歌曲,仔细一听就能区分出两人的不同声音,这是因为他们的()A.响度不同B.音调不同C.音色不同D.远近不同5.在图2中,甲、乙两直线分别是两运动物体的路程s和时间t的关系的图像,由图可知两运动物体的速度大小关系是()A.v甲>v乙B.v甲<v乙C.v甲=v乙D.条件不足,不能确定.6.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A.通过河面看到树木,房屋的倒影;B.光线射到不透明的物体上,在物体后面形成的影子;C.对着平面镜梳妆;D.水缸里盛满清水后,看上去缸底变浅了。7.图3中,人通过凸透镜观察到的烛焰的像是A.实像,能用光屏承接B.实像,不能用光屏承接C.虚像,能用光屏承接D.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8.检查视力时,人与视力表的距离要求为5m,由于医务室房间太小,医生首先将视力表贴在一面墙上,然后在对面墙上正对着视力表挂一大平面镜,视力表到镜子的距离为3m,检查视力时()A.人应面对镜而坐,人与镜的距离为2mB.人应面对镜而坐,人与镜的距离为C.人应面对视力表而坐,人与视力表的距离为2m图1图3图2D.人应面对视力表而坐,人与视力表的距离为3m10.某同学做“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所给的有下面不同焦距的四块凸透镜,实验中,物体移到离凸透镜20厘米处,得到烛焰倒立、放大的像,这块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f=5厘米;B.f=10厘米;C.f=15厘米;D.f=20厘米。11.小周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与烛焰等大的像(如图4),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为了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缩小的像,他必须A.让蜡烛远离透镜,同时让光屏也远离透镜B.让蜡烛远离透镜,同时让光屏靠近透镜C.让蜡烛靠近透镜,同时让光屏也靠近透镜D.让蜡烛靠近透镜,同时让光屏远离透镜12.在无其他任何光源的情况下,如舞台追光灯发出绿光照射到穿白上衣、红裙子的女演员身上,则观众看到她()A.全身呈绿色B.上衣呈绿色,裙子呈红色C.上衣呈绿色,裙子呈紫色D.上衣呈绿色,裙子呈黑色二、填空题:24分(每空1分)13.如图5,该物体长度分别是cm,所使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4.为了减少误差,某同学对一个物体的长度进行了四次测量。他的测量结果分别为:、、和,这四个数据中错误的是;物体的长度更接近于。15.笑树能发出笑声是因为果实的外壳上有许多小孔,经风一吹,壳里的籽撞击壳壁,使其_______发声;这种笑声与人的笑声有明显区别,主要是这两种声音的_______不同。16.在元旦文艺汇演上,小明弹奏电吉它时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琴弦越短时振动越快,越高。17.发生雷电时,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是由于。体育课上,老师一声“向前看齐”,队伍很快就排直了。实际上是每位同学前面的一位同学,如果挡住了前面所有的同学,就可使队伍站直了,这可以用光的来解释18.电影银幕用表面粗糙的白布来做,这是为了产生反射;黑板“反光”,这是由于产生反射。19.某人身高m,离平面镜的距离是m。那么像到镜面的距离是________m,像高是________m。20.汽车在大热天的公路上行驶,车里的人常见远处似乎有水,但当行驶至该处时.水则消失了,这种公路上的海市蜃楼现象是由于光的________引起的;茂密的树林下常见斑驳的亮点,这种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是沿________传播的。图5图421.用“频闪摄影”可记录物体相隔同样时间的不同位置,图6所示是甲、乙两个网球运动时的频闪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