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是由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共同组织评选的,保存文物特别丰富,且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或纪念意义的,能较完整地反映一些历史时期传统风貌和地方民族特色的镇。通常和“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一起公布。第一批2003年10月8日公布,共10个镇,12个村;(22个)第二批2005年9月16日公布,共34个镇,24个村;(58个)第三批2007年6月9日公布,共41个镇,36个村;(77个)第四批2009年9月19日公布,共58个镇,36个村;(94个)第五批2010年10月13日公布,共38个镇,61个村。(99个)第六批2014年2月19日公布,共71个镇,107个村。(178个)至此,我国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数量达到528个,其中名镇252个,名村276个,分布范围覆盖了全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的公布、撤消与称号的公布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的评选与公布工作,以不定期的方式进行。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以部际联席会议形式对专家委员会的评议的意见进行审定后,以建设部、国家文物局的名义进行公布。称号的撤消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实行动态管理。省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已获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称号的镇保护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对违反保护规划进行建设的行为要及时查处。建设部会同国家文物局将不定期组织专家对已经取得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称号的镇进行检查。对于已经不具备条件者,将取消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称号。称号的保护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是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03年以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联合公布了五批共350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其中名镇181个,名村169个,分布范围已覆盖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这些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反映了我国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经济社会发展阶段聚落形成和演变的历史过程,真实记录了传统建筑风貌、优秀建筑艺术、传统民俗民风和原始空间形态,具有很高的研究和利用价值。加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具有重要和深远的意义。尤其是近些年来,随着国际社会和我国政府对文化遗产保护的日益关注,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与利用已成为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培育地方特色产业、推动经济发展和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源泉,成为塑造乡村特色、增强人民群众对各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满足社会公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在推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保护先进文化等方面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名单I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单1、山西省灵石县静升镇2、江苏省昆山市周庄镇3、江苏省吴江市同里镇4、江苏省苏州市甪直镇5、浙江省嘉善县西塘镇6、浙江省桐乡市乌镇7、福建省上杭县古田镇8、重庆市合川区涞滩镇9、重庆市石柱县西沱镇10、重庆市潼南县双江镇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名单1、北京市门头沟区斋堂镇爨底下村2、山西省临县磧口镇西湾村3、浙江省武义县俞源乡俞源村4、浙江省武义县武阳镇郭洞村5、安徽省黟县西递镇西递村6、安徽省黟县宏村镇宏村7、江西省乐安县牛田镇流坑村8、福建省南靖县书洋镇田螺坑村9、湖南省岳阳县张谷英镇张谷英村10、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乐平镇大旗头村11、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大鹏镇鹏城村12、陕西省韩城市西庄镇党家村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名单II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单1、河北省蔚县暖泉镇2、山西省临县磧口镇3、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永陵镇4、上海市金山区枫泾镇5、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木渎镇6、江苏省太仓市沙溪镇7、江苏省姜堰市溱潼镇8、江苏省泰兴市黄桥镇9、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南浔镇10、浙江省绍兴县安昌镇11、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慈城镇12、浙江省象山县石浦镇13、福建省邵武市和平镇14、江西省浮梁县瑶里镇15、河南省禹州市神垕镇16、河南省淅川县荆紫关镇17、湖北省监利县周老嘴镇18、湖北省红安县七里坪镇19、湖南省龙山县里耶镇20、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沙湾镇21、广东省吴川市吴阳镇22、广西灵川县大圩镇23、重庆市渝北区龙兴镇24、重庆市江津市中山镇25、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26、四川省邛崃市平乐镇27、四川省大邑县安仁镇28、四川省阆中市老观镇29、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李庄镇30、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青岩镇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