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古诗三首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本课要求会认、会写的生字,做到正确识音、辨字、释义;积累本课重点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三首古诗,默写《出塞》《夏日绝句》。3.了解诗歌内容,领会诗人的思想感情。过程与方法1.安排学生朗读诗歌,预习字词,理解诗歌大意。2.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展开丰富的想象,在脑海中再现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感情。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渴望和平,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掌握本课要求会认、会写的生字,做到正确识音、辨字、释义;积累本课重点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三首古诗,默写《出塞》《夏日绝句》。教学难点了解诗歌内容,领会诗人的思想感情。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出塞》)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战争,多么敏感的字眼;战争,人们痛苦的回忆。战争,是残酷的;战争,是沉重的;战争,更是无奈的!这节课,让我们轻吟《出塞》,走进那一段战火纷飞的历史,去感受战争带来的无奈与痛苦吧。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1.教师范读生字。重点指导生字中的翘舌音“征”,前鼻音“秦”和后鼻音“项”。2.学生在文中圈画生字词,借助字典解决生字词。3.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字新词。(1)教读生字并组词造句。学习“秦”等字时,可以结合图片;学习“塞”等字时,可以用猜字谜的方式;学习“征”等字时,可以用形近字对比的方法。字谜示例:赛下贝不见,用土填下面。意为险要地,有它敌胆寒。(谜底:塞)形近字歌示例:征:二人同出征,治病须对症。心急来作证,心急直发怔催:崔巍剑门关,辉煌又璀璨。历尽摧折后,催生新发展。(2)对要求会写的字进行书写指导。书写指导:“塞”的中间三横间距均匀,撇捺伸展。“秦”的上部三横间距均匀,撇捺舒展。“征”的“彳”窄长,上撇短下撇长。“催”的右部“山”扁而上斜,“隹”的四横间距均等。“醉”的左右等宽,左边宜短,右边宜长。“杰”的上下宽窄相等,上部“木”盖住“灬”。“亦”的横长,两点对称。“雄”的左窄右宽,右部“亻”位置稍高,竖要长。“项”的左短右长。(3)归类识字。形近字归类示例:正:征(征战—)证(证人—)怔(发怔)崔:催(催促—)摧(摧毁—)璀(璀璨)卒:醉(喝醉—)猝(猝死—)碎(破碎)隹—雄(雄壮—)难(困难—)准(准备)页:项(项目—)顶(头顶—)顺(顺便)退耕还林教1jiao:教诲[jiao:教书教学相长互教互学当/dang:担当nxi//4-一马当先Idang:当铺当真龙城:卢龙城,在今河北省喜峰口附近。飞将:汉朝名将李广。匈奴惧怕他,称他为“飞将军”,这里泛指英勇善战的将领教:令、使。凉州词:唐代曲名,起源于凉州(今甘肃省武威市)一带。夜光杯:用美玉制成的杯子,夜间能够发光。这里指极精致的酒杯。欲饮琵琶马上催:正要举杯痛饮,却听到马上弹起琵琶的声音,在催人出发了。沙场:战场。项羽:秦朝末年的起义军领袖,后来与刘邦争夺天下,失败自杀。不肯过江东:项羽在与刘邦的斗争中失败,有人劝他东渡长江,再作打算。但他觉得无颜见江东父老,不肯渡江,自杀身死。江东:长江在芜湖、南京间作西南、东北流向,古人习惯上称自此以下的长江南岸地区为江东。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有感情地朗读《出塞》,结合生字词释义,思考问题。(1)大家对这首诗的作者有什么了解呢?明确:王昌龄(698—757),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说京兆长安人(今西安)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代表作有《从军行七首》《出塞》闺怨》等。(2)“出塞”是什么意思?明确:到边关去守卫边疆。这是唐代诗人写边塞生活诗常用(4)多音字。.hai:还有(5)重点词语释义。但使:只要。的题目。(3)用自己的话翻译古诗。明确:依旧是秦时的明月汉时的边关,征战长久延续万里征夫不回还。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而今健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4)请试着划分朗读节奏。明确: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5)应该用怎样的语调来朗读这首诗呢?明确:想象作者希冀“龙城飞将”出现,早日平息战乱,回转家乡,读出对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