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岸安全电气连接新技术(防静电绝缘法兰)事故频发•2007年6月22日上午10时7分,马尾兴闽油库码头警笛长鸣,一艘正在卸油的油轮上的油桶突然起火,火势一下子蔓延到码头的输油臂上。•2005年7月8日凌晨两点,停泊在河北省秦皇岛市新开河码头的一艘满载重油的油轮在卸油的过程中突然发生剧烈爆炸,整个新开港码头顿时笼罩在一片烈火危机之中。•2004年4月8日晚6时许,在阳逻龙口天发油气库码头,一艘江苏籍“建江3号”油轮正在卸油时突然起火爆炸,事故造成3人死亡6人受伤。•1969年的12月,在不到三个星期的时间内,有三艘超级油轮因静电相继发生了爆炸,震动了世界航运界。油轮火灾、爆炸事故原因分析静电积聚引发事故油类物质和其他化学溶剂在管道和设备中流动会因磨擦而产生静电,在青岛港黄岛区的原油码头上,油船的泵油速度最高每小时可达7000吨,在这种速度下,会产生大量的静电。在油轮的其他作业中也不例外。有些作业能造成静电储集,达到一定程度就会突然放电,足以点着可燃的油气/空气混合气。油类电荷产生途径主要有三点:1、货油入舱,货油入舱必须通过管路系统,紧靠管道表面处易出现电荷分离,使得油液带静电;2、油水相混泵送或扰动,油水相混在泵送时会使水滴在油液中到处运动,直到入舱后,水滴才在重力的作用下沉积,这一过程易产生静电,水分是无法彻底从油类产品中消除的;3、油的飞溅或喷雾,如果油被溅起或喷出,也可会带上静电,产生的机理同前,所以,通过插入舱口的软管来装油,极易造成泼溅而产生静电危害。静电积聚引发事故控制静电危害•为保证静电储存类油类的运输安全,加入一种有效的防静电添加剂,使其改变为非静电储存类油类。油船与码头的静电连线如果没有静电自动报警功能,静电连线的连接可靠性没有保证,如果静电不能及时导出造成电荷积累,极易导致火花放电引起火灾爆炸事故。船岸间的导体管路和软管系统可能有大量电流通过,所以,在油船对接法兰处进行对接或拆除输油臂作业时,会介入突如其来的大量电流,从而构成非常大的电弧危险。在每一节软管的两个法兰之间具有金属连接部件的成套软管,也同样会发生类似的电弧。因此可在输油臂的一节软管内以及软管与岸上管系对接处插入绝缘法兰以起到阻断电流的作用。同时,整个输油管路必须保证与船接地,或与岸方接地。这样基本可确保无虞。因船-岸电气连接不符合规定而引起的油轮起火爆炸事故国内外屡屡发生,严重威胁着油轮、码头、港区的安全。•为杜绝静电放电或杂散电流等点火源的发生,由国际海运联盟(ICS)、国际港口协会(IAPH)、石油公司国际海事论坛(OCIMF)最新修订的“国际油船和石油终端站安全指南(ISGOTT)”明确规定:在油船装、卸作业时,船-岸之间必须加装防静电绝缘法兰。•我国国家标准“GB13348-2009《液体石油产品静电安全规程》及交通部JT416-2000《液化气码头安全技术要求》也制定了相关标准和要求。船岸电势差和杂散电流船-岸之间可能存在电势差:•(1).出于防腐蚀的需要,船上一般装有阴极保护装置,该装置能使船岸之间存在0.4V左右的电势差;•(2).某些岸上或船上较差的电气设备接地所造成的。•(3).船岸之间的电化学作用(金属做成的船舶与岸边码头好象插入海水的两个电极,海水中又存在着盐类等电解质)能产生1.5V左右的船岸电势差;•(4).静电现象(静电起电、静电感应等)也会产生船岸电势差。船岸电势差和杂散电流•这已由许多人的测量所证实。如“胜利2”轮靠泊在上海炼油厂码头时曾测得这种电位差为0.134V,1982年测得“大庆17”轮靠泊秦皇岛码头时为0.25V和“大庆14”轮靠泊大连寺儿沟码头亦为0.25V。•既然在船岸间存在着电位差,那么,如果其间有电流通路的话,则必然有电流通过这些通路,而且在切断这些电流通路时,必然有火花或电弧产生。杂散电流的通路(1).系泊缆绳。在用钢系缆绳系泊在钢质码头上时电阻较小,可能流过此路上的杂散电流较大(目前载重在万吨级以上的油轮,基本上都已使用尼龙缆绳或带有尼龙琵琶头的钢丝缆绳);(2).靠把。为防止船体与码头碰撞,一般均用橡胶或木质靠把衬垫其间,问题在于可能用钢质支撑件和钢质螺栓连接,因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