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预应力工程定义预应力混凝土——在外荷载作用前,预先建立起有内应力的混凝土,其内应力的大小与分布应能抵消或减少给定外荷载所产生的应力。(注:混凝土中的预应力一般通过张拉预应力筋来实现。)预应力钢结构——在设计、制造、安装、施工期间和使用过程中,采用人为方法引入预应力以提高结构承载力、刚度、稳定性的各类钢结构。混凝土发展过程:素混凝土→钢筋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普通钢筋混凝土缺点:1、结构抗裂性能差,材料强度不宜充分发挥;普通钢筋混凝土的抗拉极限应变只有0.0001~0.0015,在正常使用条件下受拉区混凝土开裂,构件的刚度小、挠度大。要使混凝土不开裂,受拉钢筋的应力只能达到30Mpa;对允许出现裂缝的构件,当裂缝宽度限制在0.2~0.3mm时,受拉钢筋的应力也只能达到200Mpa左右。2、结构自重大与非预应力结构相比,预应力结构具有如下的一些特点:1)改善结构的使用性能,提高结构的耐久性;2)减小构件截面高度,减轻自重;3)充分利用高强钢材;4)具有良好的裂缝闭合性能与变形恢复性能;5)提高抗剪承载力;6)提高抗疲劳强度;7)预应力泥凝土结构具有良好的经济性。预应力混凝土分类按预应力度大小——全预应力混凝土和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按施加预应力方式——先张法、后张法和自应力。按预应力筋粘结状态——有粘结、无粘结和缓粘结。按施工方法——预制、现浇和叠合。优点利用高强钢材和混凝土,提高抗裂度和刚度,减少构件截面,节省材料,耐久性好,适用于大跨度结构等。内容包含:预应力钢材、锚(夹)具、张拉设备、预应力施工工艺等。油泵千斤顶油压表预应力筋预应力混凝土构件4.1预应力钢材和锚(夹)具1)预应力筋预应力筋是使结构或构件产生预压应力的受力材料。钢筋——精轧螺纹钢筋;钢丝——高强低合金钢丝、碳素钢丝;钢绞线要求:高强、低松弛、耐腐蚀。2)锚(夹)具、连接器预应力筋用锚具——预应力结构或构件中为保持预应力筋的拉力并将其传递到结构或构件上所用的永久性锚固装置。预应力筋用夹具——预应力结构或构件施工时为保持预应力筋拉力并将其固定在张拉台座(设备)上的临时锚固装置。连接器—用于链接预应力钢筋的装置。2)锚(夹)具按锚固原理分类:支承式——螺母锚具,镦头锚具;楔紧式——锥销锚具,夹片式锚具等。基本要求:可靠的锚固能力,并不超过预期的滑移值;构造简单、加工方便、体形小、价格低、全部零件互换性好;夹具和工具锚应具有多次重复使用的性能。3)锚(夹)具性能要求锚具性能要求在预应力筋强度等级已确定的条件下,预应力筋-锚具组装件的静载锚固性能试验结果,应同时满足锚具效率系数等于或大于0.95和预应力筋总应变等于或大于2.0%两项要求。夹具的性能要求:夹具的静载性能,应由预应力筋—夹具组装件静载试验测定的夹具效率系数确定。试验结果应满足夹具效率系数等于或大于0.92的要求。连接件永久留在混凝土结构或构件中的预应力筋连接器.应符合锚具的性能要求;用于先张法施工且在张拉后还将放张和拆卸的连接器,应符合夹具的性能要求。预应力筋一锚具组装件的锚固性能检验1)锚固性能要求静载锚固性能——锚具效率系数ηa和预应力筋总应变εapu。εapu≥2%式中:Fapu——预应力筋—锚具组装件的实测极限拉力;Fpm——试验用预应力钢材的极限抗拉强度平均值;ηp——预应力筋的效率系数,预应力筋-锚具组装件中钢绞线为1~5根时,预应力筋的效率系数,ηp=1;6~12根时,ηp=0.99;13~19根时,ηp=0.98;20根以上时,ηp=0.97。疲劳性能——须满足循环次数为200万次的疲劳性能试验;抗震结构中,还应满足循环次数为50次的低周荷载试验。95.0pmpapnaFF2)锚固性能试验试件应由锚具的全部零件和预应力钢材组成,锚具各零件应合格。组装时不得在锚固零件上添加影响锚固性能的物质。1-张拉端试验锚具或夹具;2-加载用千斤顶;3-承力台座;4-预应力筋;5-测量总应变的量具;6-荷载传感器;7-固定端试验锚具或夹具各根预应力钢材应等长平行,其受力长度不应小于3m。试验工作应在无粘结状态下将试件置于专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