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汽车行驶特性第二章汽车行驶特性1.学习目的:道路设计是以满足汽车行驶的要求为前提的。汽车运动基本规律及对公路的要求,指导公路设计;保证公路的使用品质、服务等级。汽车行驶理论是公路线形设计的理论基础。2.研究内容:研究汽车的驱动力和行驶阻力;分析汽车运动的基本规律;研究汽车主要动力性能分析影响汽车主要使用性能的因素。第一节概述第一节概述•一、汽车行驶性能的主要内容•1.动力性能•是指汽车在良好路面上直线行驶时由汽车受到的纵向力决定、所能达到的平均行驶速度,即指决定汽车加速、爬坡和获得最大速度的性能。动力性能决定道路的最大纵坡、坡长限制及长陡坡上陡坡与缓坡的组合。•2.制动性•指汽车行驶中能在短距离内停车且维持行驶方向稳定性和在下长坡时能维持一定车速的能力。制动性能与道路的行车视距直接相关。•3.行驶稳定性•指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受外部因素作用,汽车尚能保持正常行驶状态和方向,不致失去控制而产生滑移、倾覆等现象的能力。汽车行驶稳定性决定道路圆曲线极限最小半径和合成坡度的取值,也影响道路纵坡度的设置。•4.操纵稳定性•指汽车是否按照驾驶员的意图控制汽车的性能,它包括汽车的转向特性、高速稳定性和操纵轻便性。汽车的转向特性影响着汽车在弯道上的行驶轨迹。•5.燃油经济性•是指汽车以最少的燃油消耗量完成单位运输工作的能力,汽车燃油经济性越好,单位行程的燃油消耗量越小。•6.行驶平顺性•指汽车在不平道路上行驶时,汽车免受冲击和震动的能力。汽车行驶平顺性,对汽车平均技术车速、驾驶员和乘客的舒适性、运货的完整性等有很大影响。•7.通过性•是指汽车在各种道路和无路地带行驶的能力。汽车通过性能越好,汽车使用的范围就越广。二、汽车行驶对路线的要求二、汽车行驶对路线的要求•1.保证汽车在道路上行驶的稳定性。即避免发生翻车、倒溜、侧滑等,在道路线形设计时,需要合理地选用圆曲线的半径和设置纵、横坡度,并提高车轮与路面问的附着力。•2.尽可能地提高车速。车速提高,运输生产力高,运输成本低。在公路设计时必须严格控制曲线半径、最大纵坡及其坡长,合理地设置缓和坡段,并尽可能地采取大半径曲线及平缓的纵坡。•3.保证道路上的行车连续。为保证道路上行车的均匀连续,公路线形设计需要保证有足够的视距和安全净空,合理地设置平、竖曲线,并尽可能地减少平面交叉等。•4.尽量满足行车舒适。在视觉上:线形美观,赏心悦目,线形与景观相协调。在生理上:平稳、不颠簸。在心理上:轻松,有安全感,心情愉快。第二节汽车的驱动力及行驶阻力一、汽车的驱动力汽车的动力来源:汽车行驶的驱动力来自它的内燃发动机。在发动机里热能转化成机械能经过传动系变速和传动,将曲轴的扭矩传给驱动轮,产生Mk的扭矩驱动汽车驱动轮旋转,轮胎对路面产生向后的水平推力,则路面对车辆产生向前的推力,驱使汽车行驶。•汽车传动系统:发动机输出的功率P与产生的扭矩M的关系:1.发动机曲轴扭矩M及发动机转速特性曲线TrMP-n曲线、M-n曲线、耗油量ge-n曲线发动机转速特性曲线:东风EQ-140发动机外特性曲线式中:Pmax——发动机的最大功率(kW);nN——发动机的最大功率所对应的转速(r/min)发动机转速特性经验公式:)()()(22maxmaxmNnnnnMMMMMMNN扭距式中:Mmax——最大扭矩(N·m);MN——最大功率所对应的扭矩,nN——最大功率所对应的转速(r/min);nM——最大扭矩所对应的转速(r/min);NmaxNnN9549M•发动机曲轴上的扭矩M经过变速箱(速比ik)和主传动器(速比i0)两次变速•两次变速的总变速比为:γ=i0·ik;•传动系统的机械效率为ηT<1.0;•传到驱动轮上的扭矩Mk为:•Mk=MγηT•驱动轮上的转速nk为:2.驱动轮扭矩Mkniinnk0k)h/km(nr377.0100060nrr2V车速V与发电机转速关系:3.汽车的驱动力)N(VN3600MVn377.0rMrMTTTTk•1.空气阻力•汽车在行驶中,由于迎面空气质点的压力,车后的真空吸力及空气质点与车身表面的摩擦力阻碍汽车前进,总称为空气阻力。二、汽车的行驶阻力2wvKA21R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