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卓越打造,制定标准消费者变化越来越快,企业一线员工流动率越来越高,随着人工成本的升高,动态用工和结构性用工又成为必然。在这样的市场环境和社会环境中,要保持高质量、高效率、低成本和快速应变的竞争优势,现场标准化管理越来越重要。第1节什么是标准标准是指应用流程使作业人员更安全、更容易地工作,以及企业为确保顾客、质量及生产力的最有效工作方式。它有种不同的形态:管理标准和作业标准。管理标准是指管理员工的行政工作所必须的,包括管理制度、管理章程、人事规则以及政策、工作说明书、会计制度等等。“作业标准”是指员工实践QCD所应执行的工作方式。一、标准的特征标准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征:1、代表最好、最容易与最安全的工作方法标准是集合员工工作多年的智慧及技巧的结晶。当要维持及改进某件事的特定工作方式时,要确认不同班别的所有作业人员,都遵守同样的程序。这些标准就能成为最有效率、安全、成本效益的工作方法。2、提供一个保存技巧和专业技术的最佳方法如果一个员工知道工作的最佳方法,却没有将此知识分享出来,这些知识将会随着员工的流失而流失。只有予以标准化、制度化,这些知识才得以保留下来。3、衡量绩效的基准和依据凭借所建立的标准,管理人员可以评估工作的绩效,没有标准,就没有公正的方法来衡量了。14、提供维持及改善的基础没有标准或是不遵守标准,一定会导致工作异常、变异、及浪费的发生。遵守标准即为“维持”,而提高标准则为改善。没有标准,就没有改善。因此,标准是“维持”及“改善”的基础。5、作为目标及训练的依据和目的一旦建立了标准,下一个步骤即是训练作业员,使其能习惯成自然,依照标准去工作。6、现场工作检查和判断的依据在现场,工作标准经常被展示出来,作为作业员工作的主要步骤及检查点。无疑,这些标准可作为提醒作业员之用,但是更重要的是,它有助于管理人员检查工作是否正常地进行,标准是否真正被执行过着。7、防止问题再度发生只有在改善的成果予以标准化后,才能期望相同的问题不再发生。质量控件亦指变异控制班组长的任务是要对每一个流程的主要控制点予以确认、定义及标准化,而且要确认这些控制点经常都能被执行着。二、标准5要素根据生产要素来区分,标准又分为人员、设备、材料、方法、环境等五类:1、人员——组织结构图、工作说明书、规章制度、员工守则;2、设备——操作说明书、保养标准、检定标准、安装测试标准;3、材料——物料清单、验收标准、图纸;4、方法——作业指导书、程序文件;5、测量——测量、计量标准、测量仪器设备检验标准;6、环境——5S标准、ISO14000标准、平面布置图。第2节所谓标准化所谓标准化,就是按目标能确保(QCD),并安全地进行生产活动的规定,是企业目前最佳的作业方法。标准化是一个过程,不能指望本月制定标准,下个月这些标准就能完全应用于实践了,在2进行标准化时一定要有耐心。一、标准化的步骤标准化包括制定标准、执行标准、完善标准三个步骤。标准化实际上就是制定标准、执行标准、完善标准的一个循环过程。无标准、有标准未执行或执行不好、缺乏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等,都不可称为标准化。标准化是企业提升管理水平,企业追求效率、减少差错的重要手段。在工厂里,所谓制造就是以规定的成本、规定的工时,生产出品质无效、符合规格的产品。要达到上述目的,如果制造现场作业如工序的前后次序随意变更,或作业方法、作业条件因人而异有所改变的话,一定无法生产出符合上述目的的产品。因此,必须对作业流程、作业方法、作业条件加以规定并贯彻执行,使之标准化。S——标准。即企业为提高产品质量编制出的各种质量体系文件;D——执行,即执行质量体系文件;C——检查,即对质量体系的内容审核和各种检查;A——总结,即通过对质量体系的评审,作出相应处置。不断地的SDCA循环将保证质量体系有效运行,以实现预期的质量目标。二、标准化的效果在公司的内部管理活动中,标准化的作用理是功不可没。其效果可分为三类:通用效果、附带效果和特别效果。1、通用效果通用效果包括以下几项内容◆防止混乱、明确责任3◆降低成本◆文件化、系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