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上一层楼筑基达标1.根据课文,在下面句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关联词语。(1)草色顶多成了赭色,根边总带点绿意,野火烧不尽,寒风也吹不倒的。(2)渐入中年,又爱上了晚秋,以为秋天正是读读书、写写字的人的最惠季节,对于江南的冬景,总觉得有可以抵得过北方夏夜的一种特殊情调,说得摩登些,便是一种明朗的情调。(3)旱得久了,白喉、流行性感冒等疾病自然容易上身,想恣意享受江南的冬景的人,在这一种冬天,倒只会感到快活一点。答案:(1)非但就是(2)虽则但(3)可是2.“草色顶多成了赭色,根边总带点绿意,非但野火烧不尽,就是寒风也吹不倒的。”这句话中暗含了一首诗,请将诗和作者都默写出来。提示:注意“野火烧不尽”的提示作用。答案: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唐朝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3.“太阳一上屋檐,鸟雀便又在吱叫,泥地里便又放出水蒸气来,老翁小孩就又可以上门前的隙地里去坐着曝背谈天,营屋外的生涯了。”作者在这句话中用了三个“又”字,体会一下这个字的妙处。提示:围绕“江南的冬日温润清新,充满生气”具体展开回答。参考答案:一连用几个“又”字,意在说明在江南每天都可以闻听鸟鸣,看见水汽蒸腾,还可以到屋外尽情地活动,从而写出了江南的冬日温润清新,充满生气。4.《江南的冬景》描写了哪些优美的画面?试举例分析画面特征。提示: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注意句式的齐整。参考答案:文中出现的优美画面主要有“曝背谈天”“午后寒郊”“冬日农村”“江南雪景”“冬日散步”等。这些画面的主要特征是优美、闲适、温润、和煦、快活。5.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作者觉得江南冬景抵得过北方夏夜,是很可爱的,但对北方的冬天生活也是很欣赏的。B.江南的冬天,虽有寒风,但冷不过一两日,总是微风和煦,到处可见充满生机的绿意。C.第七段描写了冬天微雨中如诗如画的农村夜晚情景,突出了江南冬晚的悠闲、静谧。D.文章第八段引用的四个诗句,按照时间的顺序,写出了不同时段的江南雪景的美丽。E.文章先总写江南冬景的可爱,后分写冬景的不同情形,文字清新,笔法细腻,富有文采。提示:B项“到处可见”不恰当;E项“先总写……后分写”不恰当,可以说“先侧面写……后正面写……”。答案:BE综合应用一、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我生长在江南,儿时所受的江南冬日的印象,铭刻特深;虽则渐入中年,又爱上了晚秋,以为秋天正是读读书、写写字的人的最惠季节,但对于江南的冬景,总觉得有可以抵得过北方夏夜的一种特殊情调,说得摩登些,便是一种明朗的情调。我也曾到过闽粤,在那里过冬天,和暖原极和暖,有时候到了阴历的年边,说不定还不得不拿出纱衫来穿;走过野人的篱落,更还看得见许多杂七杂八的秋花!一番阵雨雷鸣过后,凉冷一点;至多也只换上一件夹衣,在闽粤之间,皮袍棉袄是绝对用不着的;这一种极南的气候异状,并不是我所说的江南的冬景,只能叫它作南国的长春,是春或秋的延长。江南的地质丰腴而润泽,所以含得住热气,养得住植物;因而长江一带,芦花可以到冬至而不败,红叶亦有时候会保持三个月以上的生命。像钱塘江两岸的乌桕树,红叶落后还有雪白的桕子着在枝头,一点一丛,用照相机照将出来,可以乱梅花之真。草色顶多成了赭色,根边总带点绿意,非但野火烧不尽,就是寒风也吹不倒的。若遇到风和日暖的午后,你一个人肯上冬郊去走走,则青天碧落之下,你不但不感到岁时的肃杀,而且还可以饱觉着一种莫名其妙的含蓄在那里的生气;“若是冬天来了,春天也总马上会来”的诗人的名句,只有在江南的山野里,最容易体会得到。说起寒郊的散步,实在是江南的冬日,所给与江南居住者的一种特异的恩惠;在北方的冰天雪地里生长的人,是终他的一生,也决不会有享受这一种清福的机会的。我不知道德国的冬天,比起我们江浙来如何,但从许多作家喜欢以散步一词做他们的创作题目看来大约德国南部,四季的变迁,总也和我们的江南差仿不多。江南河港交流,且又地滨大海,湖沼特多,故空气里时含水分;到得冬天,不时也会下着微雨,而这微雨寒村里的冬霖景象,又是一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