庖丁巧解牛文题解读1.关于《锦瑟》:这首诗虽题为《锦瑟》,但并非咏物,不过是按古诗的惯例以篇首二字为题罢了,所以也要算做无题诗。李商隐的诗虽好学深思之人读来也很费力,特别是他的无题诗,大多有一种朦胧的境界,不易得到确切的解释。尽管如此,如果单从艺术鉴赏的角度来读,它又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2.关于《马嵬》(其二):这是李商隐咏史诗中的佳作。马嵬,在今陕西兴平西。李商隐咏叹这一历史事件的诗有两首,这是其中第二首。咏史之作,东汉的班固首开其端,但止于叙述史实,平实无华。至晋朝左思《咏史》、陶渊明《咏荆轲》之类,始借题发挥,寄寓怀抱。唐代诗人,如杜甫、刘禹锡等人,则多把咏史与咏怀古迹结合起来,扩大了诗的境界。李商隐的咏史诗,主要写南朝和隋朝覆灭旧事及唐朝国家战乱,总之是以史为鉴,多抒发兴亡之慨。走近作者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豁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李商隐生活在唐朝晚期牛党(牛僧孺)和李党(李德裕)纷争时期。他早年受知于牛党中坚人物令狐楚,得其子令狐绹推荐中进士;登进士第后娶李党重要人物王茂元女,牛党认为这是背恩负德的行为。后来令狐绹长期执政,排抑商隐,致使潦倒终身。李商隐是晚唐名诗人,他的诗作,也有揭露现实黑暗的,但为数不多;主要成就在诗歌的艺术上,特别是近体律绝他一生大约创作了六百多首诗,有《李义山诗集》。背景纵览1.《锦瑟》:大约作于唐宣宗大中十二年(858年),这年诗人46岁,罢盐铁推官后,回郑州闲居。也就是在这一年,漂泊一生的诗人离开了人世。可以说,这首诗是他留在人间的最后的辉煌。2.《马嵬》:对杨贵妃马嵬之死,当时的文人交口称颂。把唐明皇说成爱江山舍美人的“圣明天子”,把倾国之罪归于“女祸”杨贵妃。李商隐针对这一片荒谬鼓噪,据实评论将批判的锋芒直接指向唐玄宗,把唐明皇迷恋女色、荒废朝政的历史事实和虚伪自私的面目,向世人毫发毕露地揭示出来。字词梳理锦瑟(sè)马嵬(wéi)惘(wǎng)然未卜(bǔ)亵渎(xièdú)传宵柝(tuò)阜(fù)盛口呐(nè)和煦(xù)及(1)不及卢家有莫愁(如,比得上)(2)望尘莫及(赶得上)(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到,达到)(4)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趁着)(5)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和)一弦一柱思华年(弦、柱,名词用作动词,弹奏)可此情可待成追忆(难道,哪能)虽欲言,无可进者(可以,能够)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