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提升训练筑基达标“以”字的意义和用法与“越国以鄙远”中的“以”相同的一项是()A.以其无礼于晋B.焉用亡郑以陪邻C.若舍郑以为东道主D.以乱易整,不武解析:例句中的“以”是连词,而,来。A项,连词,因为。B项,来。C项,介词,把。D项,介词,用。答案:B“济”字的意义和“朝济而夕设版焉”中的“济”相同的一项是…()解析:A项与例句的“济”均为“渡河”义。B、C两项,救济。D项,(对事情)有益。答案:A“之”字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臣之壮也,犹不如人②是寡人之过也③邻之厚,君之薄也④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⑤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⑥微夫人之力不及此A.①③④/②⑥/⑤B.①②/③⑥/④⑤C.①④/②③⑥/⑤D.①⑤/②⑥/③④解析:①③④是助词,无义;②⑥是结构助词,的;⑤是代词,这件事。答案:A“其”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解析:A、B、C三项是代词;D项,句中语气词,表商量或希望语气,还是。答案:D5.找出下列各句中活用的词,指出它们的用法并解释意义。(1)晋军函陵,秦军氾南。(2)越国以鄙远。(3)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答案:(1)“军”,名词作动词,“驻扎”“驻军”。(2)“鄙”,名词作动词,“把……当作边邑”。“远”,形容词作名词,“远地”“郑国”。(3)“封”,名词作动词,“使……成为疆界”。“东”,名词作状语,“在东部”。(4)“阙”,使动词,通“缺”,“侵损”“削减”。综合·应用一、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6.对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贰于楚也贰:从属二主。肆其西封肆:扩张。济而夕设版焉济:成功。阙秦,将焉取之阙:侵损。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夫人以为东道主C.孰视之,自以为不如D.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之”与“微夫人之力不及此”的“之”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之之厚,君之薄也C.夫晋,何厌之有D.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9.对文意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晋、秦围郑的原因是郑国在晋文公出逃时没有礼待他,并且从属于楚国。B.烛之武去见秦君的原因是郑伯向他道了歉。C.秦伯被烛之武说服了,不仅解除了郑围,而且派将军帮助郑国守城。D.晋文公不去攻打秦国,表现了他的仁义和明智。6.解析:“济”应作“渡河”讲。答案:C7.解析:A项“夫人”,古义为一个代词“夫”与名词“人”表达“那个人”之意;今常为一词,尊称一般人的妻子。B项“以为”,古义为把……当作;今义为“认为”。D项“行李”,古义为出使的人;今常用于出门时所带的包裹、箱子、网篮等。答案:C8.解析:例句与D项均作助词“的”讲;A、B两项为取消句子的独立成分;C项为宾语前置的标志。答案:D9.解析:主要是郑之亡对他本人也没有好处。答案:B(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裴矩,字弘大,河东闻喜人,襁褓而孤,为伯父让之所鞠。及长,博学,早知名。隋文帝为定州总管,召补记室,甚亲敬之。文帝即位,累迁吏部侍郎。大业初,西域诸蕃款①张掖塞与中国互市,炀帝遣矩监其事。矩乃访西域风俗及山川险易、君长姓族、物产服章,入朝奏之。帝大悦,每日引至御座,顾问西方之事。帝幸东都,矩以蛮夷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