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考点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考点2:手工业的发展(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第2课领先世界的古代手工业一、产生:原始社会晚期:形成独立的生产部门夏商周时期:主要生产青铜器,由官府垄断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三种经营形态二、发展概况:经营形态管理方式产品流通方式官营手工业政府直接经营、集中、大作坊武器军用品和官府贵族生活的用品不在市场流通民营手工业民间私人自主经营民间消费的产品在市场流通家庭手工业农户的副业供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的产品剩余部分出售1.官营手工业:高超的冶金技术冶铜:原始社会,开始出现商周时期,青铜器繁荣(如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春秋至秦汉,鎏金、镶嵌技术冶铁:西周时,已能制造铁器战国,铁农具推广东汉,杜诗发明水排(水力鼓风工具)炼钢:春秋晚期,有钢剑魏晋南北朝,灌钢法享誉世界的制瓷业商代:烧制出原始瓷器东汉:技术成熟,多为青瓷北朝:烧出成熟的白瓷唐代: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宋代:瓷窑遍布各地,出现五大名窑(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定窑)元代:景德镇成为制瓷中心明:青花瓷(元代成熟,明朝成为主流,以景德镇的最出名)清:瓷都---景德镇;彩瓷、珐琅彩(康熙时出现,鼎盛于乾隆时。专供宫延皇室玩赏之用,不外流,数量少)异彩纷呈的丝织业(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缫丝织绸的国家)距今五六千年前:出现蚕茧和丝织品商代:出现平纹织物和斜纹提花织物(织机)战国时期:品种多,产量大,质量高汉代:丝绸之路唐朝:丝织技术高,吸收了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宋朝:丝织品品种繁多,织锦吸收了花鸟画中的写实风格明清:在苏杭等地由官府设织造局,技艺超过前代2.民间手工业:①种类:a.家庭手工业:是农户的副业,产品主要用来交纳赋税和家庭消费。b.民营手工业:主要生产供民间消费的产品。②发展历程:a.两宋以后,除纺织品外,城乡所需的日常用具和用品主要出自民营手工业。b.元朝时,民间棉纺织能手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c..明中叶以后,纺织、制瓷、矿冶等行业中,民营甚至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并出现资本主义萌芽。d.清朝,资本主义萌芽继续发展。3、中国古代手工业享誉世界西汉开始,运送丝绸产品的商路被后世称为“丝绸之路”唐朝开始,中国瓷器大量输出国外,运达欧洲、非洲明清时,通过海上丝绸之路,瓷器对外的销量更大。中世纪以来,欧洲兴起一股收藏中国瓷器的热潮,如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作品《群神宴》中出现的器皿。考点3:商业的发展(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1.历朝历代商业发展的史实:商业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商代出现职业商人;周朝实行“工商食官”,将商人集中设官管理;春秋战国时私商成为商人主体;从战国起在重农抑商政策下,商人地位受到限制,屡遭打击;中唐以后,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商人地位得以提高;明清时,区域化商人群体出现,如“晋商”、“徽商”、“闽商”、“浙商”。2.古代城市发展发展:①自周至唐:以政治职能和军事职能为主的城市兴起,县治以上设交易场所“市”,但商业活动受到官府时间和空间的严格限制,坊市分明。②宋代:城市的经济职能大大增强,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直接监控,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市坊破界如晓市、夜市、街市、草市等。③明清:江南地区兴起了一批以经济职能为主的中小工商业市镇,人口密集,商业繁荣。在商品经济繁荣的某些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3.对外贸易:西汉:开通陆地和海上两条丝绸之路,中外贸易逐渐发展起来。唐朝:广州成为重要外贸港口,政府设市舶使,专管对外贸易两宋:中国同东南亚、南亚、阿拉伯半岛以至非洲进行贸易,海外贸易税收甚至成为南宋国库重要财源元朝:泉州成为重要外贸港口,被誉为当时世界第一大港明清:统治者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对外贸易渐趋萎缩,只开广州一处对外通商,由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4....